灰之力。黄婆子故意笑着与孟张氏大声说着悄悄话,“这回可真是多亏了她家的堂妹子啊!怎就能做出那样不要脸的事儿呢?”
孟大姑看着此刻凑在一起说风凉话的两人,眼神一暗,在心里边叹气不止。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李家也已经痛快地答应了要退亲,又何必要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呢?
李家门风如此之差,她自是支持坚决退掉这门亲事的,可她也看不上黄婆子的闺女。说实话,单看人品,黄家的闺女真是拍马也比不上李家的。
依她所想,给小海再觅良缘,黄家的闺女不合适。只是她一个出嫁多年的姑奶奶,怎好强行插手娘家门里的事儿?
哎!算了,不聋不哑莫做家翁。儿孙自有儿孙福,更何况是又隔了一层的娘家侄子?人家自有亲爹亲娘为他打算。
而林氏,孟家一行人前脚离开,她后脚就突然犯了心绞痛。好在请了老郎中及时扎针,挤出几滴黑红的血珠子后,林氏心口的疼痛慢慢退去,只是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露了。
刘氏抹着眼泪烧水给婆婆擦身子换衣服。
当天晚上,大朗两口子彻夜守着林氏不敢合眼,就怕林氏再突然疼起来身边没人及时招呼着。
林氏的这个毛病还是当年生全哥儿的时候落下的,却是之后这些年以来头一回犯病。老郎中说,这种心口疼的毛病是犯一回重一回,要是哪一次不走运,人可就去了。
可以说,这次林氏是在生死门徘徊了一回。
对于这所有的一切,大朗满腔的愤怒几乎冲破胸膛,却还是无法宣泄咆哮出来。因为就是给他一把刀,他也不知道这把刀到底该砍向谁,是孟家?是香儿?是周婆子还是李老大那一家子?还是应该把这些人全给砍了?自家明明规规矩矩地过日子本本分分地做人,怎地就要遭受如此多的欺辱与带累?是不是真的就应了那句老话,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这个老实的庄稼汉子狠狠地一拳砸在树上,自家不去招惹是非,为什么是非却一直不肯放过他们?是不是因为他实在是太没用了?
孟家退亲,林氏又犯了老陈病,接二连三的出了大事儿,故此元宵节那天没能进县城。不过,之前离开郭家的时候,林氏答应郭氏会带了大郎他们去逛花灯的,是不掺假的。
林氏去县城逛过一次元宵的灯会,那个时候她是新媳妇进门头一年,被韵秋的爹带着去的。如今一晃都二十多年过去了。
元宵的晚上,家里冷冷清清的。这样的时候,就连朱大娘也不好意思来串门,相对无言不过是徒增尴尬而已。
“娘,这是大宝他娘刚温好的药,您赶紧趁热喝了吧?”大郎轻手轻脚地端了药碗走进来。
“我自己喝!”林氏阻止大郎拿勺子喂她,自己一把接过药碗,一口气“咕咚咕咚”饮了个干净。
刘氏拿了一包梅子过来,“娘,这还是小姑前一段买的,您赶紧吃个去去苦味!”
谁知林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娘又不害孩子,还要吃酸梅止吐啊?四娘你怀着身子不经累,今晚早些睡。还有你大郎,今晚也不许再守着我熬夜了。”
“娘,您,您笑了?”大郎吃惊地道,林氏好几天都没有舒展过眉头了。
“不笑,娘还能天天哭不成!”林氏抿了抿嘴,“不管如何日子总还是要过下去的。娘是想开了,如今的情况再糟糕,还能糟糕过你爹刚去的时候不成?”
林氏吩咐大郎,“明个儿一早你就去趟县城,把退亲的事儿原原本本地告诉你妹子。”
“娘,那小姑岂不是要难受死了?咱还不如像上回那样瞒着她!”刘氏赶忙出口制止。
林氏低头苦笑,“三月份就是婚期了,就算瞒着又能瞒得了多久?到时候我们上哪里找了花轿和新郎官来?事到如今,瞒不住,也最不该瞒的就是你妹子,倒不如给她个一刀切来的痛快。”又突然抬头紧盯着问大郎夫妻,“娘问你们一句话,要是二丫一辈子都留在家里不嫁人,你们可会心生嫌弃?”语气甚是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