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2 / 2)

不过韵秋这一来,全哥儿看到姐姐,短暂兴奋过后反而被勾起了对林氏他们的思念,情绪低落起来。

第二天,韵秋就和郭氏商量了送全哥儿回去。

郭氏想了想就说,抽空让郭老头送全哥儿回去,不然可真是放心不下。

韵秋倒是觉得,要是有个熟人能把全哥儿给捎回去最好不过了。想来想去的,还真就想出来这么一个人来,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郭氏去问问吴掌柜的。

谁曾想,这一打听,才知道在杨集镇开杂货铺子的罗家姑爷田大齐,也就是罗二媳妇的大姑姐的男人,经常在吴掌柜的铺子里进货,可是老主顾了。

郭氏喜滋滋地跑回来说,“赶巧了,我去的时候那个田大齐正在老吴的铺子外面装货呢,还说一会儿装好货就回去了……”

韵秋帮全哥儿收拾了东西,和郭氏一起送了他去坐田大齐的驴车。

驴车上拉了满满的货物,全哥儿被安置在驴车前头,和赶车的田大齐并排坐着。

田大齐是个口碑不错的生意人,活络又不失忠厚,笑着保证,“二丫妹子放心,我一定把全哥儿平平安安地送到李家婶娘跟前!”

韵秋自是感谢不已。

就这样送走了全哥儿,韵秋在郭家安安生生地住了下来,除了晌午那会儿去摊子上帮忙,其余时间就做做家务和珠花活计,还跟着郭氏认识了不少邻居。就像吴掌柜家的婆娘还给韵秋送了自家院子树上结的桃子。

郭氏热情地让韵秋一直把吴氏送到大门外。

尤其是隔壁的宋大娘,她眼神不好,韵秋只不过帮着穿了几回针线,宋婆子都送了两三回豆腐和桂花糕啥的过来。

前个儿上午干娘他们去出摊子,宋婆子还特特跑来看韵秋做活计,说是自家太冷情了。可是她一直用眼睛盯着韵秋瞧,还笑眯眯地夸赞韵秋长的俊,弄得韵秋自己个儿都不好意思起来。

韵秋觉得,这两天来干娘家送东西的街坊好像比前两天多了些呢!说来也都是老两口人缘好,会为人,平日里谁家的红白喜事一次也没落过,在相熟的人家里是有名的好相处。

其实韵秋哪里知道,这些上门的人有的是受了郭家老两口的请托给她寻门好亲事的。这不,空口白牙的可不作数,人家总要先看看姑娘的人品样貌才好忖度着量力而行不是?

晚上,老两口在屋子里商量。

郭老头坐在窗沿抽了口旱烟袋,吐出烟雾,“孩他娘,我觉得老吴婆娘的娘家侄子不错,那老吴家的上门瞧了秋丫头可是欢喜的不得了,就等着秋丫头愿意了呢!”

郭氏叹气,“哎!我看还是先瞒着秋丫头,再挑挑看。虽说咱和老吴家知根知底的,可是老吴媳妇娘家离的实在太远,你没见这些年老吴媳妇回趟娘家就跟打仗似的,起五更打黄昏地赶路。韵秋要真嫁过去,离咱家就够远,更不要提大槐庄了!别说我不舍得,秋丫头她娘也要掉眼泪。”

“那你觉得城西酱油铺子的老孙家怎么样?”郭老头在床沿磕磕烟袋锅子,咳嗽了两声。

郭氏叹气,“咋地能成?老孙家的婆娘可是个出了名的听风就是雨,这大槐庄说远也不远的,她去那里听几耳朵风言风语啥的,这门亲事铁定成不了!”

郭老头唉声叹气,“剩下那个老齐家的是个带了个小闺女的二婚头儿,不到万不得已的,咱秋丫头一个大姑娘跟了他也是委屈,后娘难当啊。你说,平日里看着寻媳妇的好人家可是一大片,轮到咱自家嫁闺女咋就这么难呢?没有一个能让人心满意足的!”

郭氏反倒安慰他,“女儿家寻亲戚本就不是儿戏的易事。原来咱是局外人,看个热闹自然觉得不是难事了。可如今咱们身在其中,难免要多掂量掂量。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好事多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