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慢慢地分析给林氏听,“如今,周婆子跑来咱家闹了一场,到出传的沸沸扬扬。都说三人成虎积毁销,这传来传去的,指不定都变成什么味了。如今正是风口浪尖的时候,说不得刘木匠家听说的还是轻的呢。可假的就是假的,终归真不了。与其现在就让乔大娘跑到刘木匠家再碰一鼻子灰,倒不如等过一段,这些流言蜚语的消停下来了,再让乔大娘去说和,肯定事半功倍。”又转头面向乔媒婆询问,“乔大娘,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对对,还是大侄女把话说到点子上了,真是想的周到!”乔媒婆赶忙点头应是,又安慰林氏,“大妹子你别急,三两天的,我就再给大侄女挑几个好人家出来。说不得,等到那个时候,刘木匠家的又上赶着要来相看了......”
送走了乔媒婆,娘几个静默无言。
最后,还是韵秋打起精神来,“咋地?离了刘木匠家的二儿子,我还能嫁不出去不成?我看咱还是赶紧干活吧。娘,你快去喂猪,我和嫂子还要赶活呢!”
刘氏也强笑,“可不是,咱还能在刘木匠家那一棵树上吊,那啥,嗯,我是说这不是还有罗二媳妇娘家那头吗?这都后半晌了,说不得一会儿就递了好消息过来!”她本来想说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句话的,还好这回反应快,及时转了话头,不然提到“死”字多不吉利啊!
那边刘氏在暗自庆幸,这边韵秋深深地无奈地暗自叹了口气,她知道嫂子刘氏没有恶意,是想给自家人鼓鼓劲。可事实上,这回刘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自从乔媒婆说了刘木匠家反悔的理由,韵秋就觉得,怕是罗二媳妇娘家那头也要黄了。
都怪昨天她没怎么细想,所以忽略了。
周婆子昨天的话,传来传去的,谁知道都被歪曲成什么了?
庄户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天降横财的,只盼着安安生生的过自家的小日子,最怕的就是惹麻烦,而且还是周婆子嘴里的“京城里的大户”。
刘木匠家的二小子和罗二媳妇的娘家堂弟条件都是庄户人家里很不错的,可越是不错的人家,只要不是太挑剔,找媳妇儿就越容易,何必和自己这个有麻烦缠身的纠缠在一起呢!
只怕,罗二媳妇今天突然匆忙地回了娘家,就是特地回去知会一声昨天的事儿了。毕竟事关自己的亲堂弟,自是要更加上心的。十有八九的,罗二媳妇娘家那边也是要反悔了。
果不其然的,没多久罗二媳妇就来了,一脸难为情地说,“......虽说不知道二丫妹子的八字,但属相我还是知道的,上回就告诉了我那三婶子。谁知道,今个儿回娘家,我那三婶子说算命的说啥属相不合,怕是难况白头偕老......”
罗二媳妇走了,林氏和刘氏哭丧着脸,喊天叫地的,一副天塌地陷的样子。林氏更是忍不住地起身要去找周婆子去算账。
韵秋烦躁地摸了摸额头,忍不住大声发起脾气来,“行了,你们两个都安安静静的行不行?吵得我头都要裂了!”
可看到婆媳两个被她惊的不敢再说话的样子,韵秋又难过地懊恼起来,自己这么大声干什么,归根结底的,亲人们不还都是为了自己。
韵秋放低声音,温声细语起来,“娘,咱家什么事没有经见过?真比较起来这点子小事,毛毛雨似的,能算什么啊?现在就算把周婆子打个半死又能怎样,还能让她把话收回去不成?咱先忍忍,等风头过了,一切不就都又好起来了?
又笑着说刘氏,“嫂子,我呀一直都想在娘家多待些时候再出门子。这回也算是因祸得福了。你可不能嫌弃我还要在娘家多吃些白食儿啊!”
“小姑,那哪能啊!不会的,真不会的,你咋吃都行!”刘氏老实的本色毕露,慌忙挥手摇头的表明立场。
林氏被韵秋这样一激,又强硬起来,“可不是,就我闺女这样的模样,又这样的能干,还会找不到一个好婆家?”说罢又狠狠地呸了一口,“就刘木匠家和罗二媳妇娘家那样的墙头草,我还看不上呢。一点没影儿的事,就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