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说着说着就自己笑了起来,“王翠花这回可算是吓坏了。以前我虽然不会让她占咱家的大便宜,但也从不曾对她又撵又骂的。估计,她也听说咱家和大房闹了那样一大场。虽是无意,但想想她自己个儿和大房说过的话,多少也是心虚的。自从你大哥结了这门亲以来,娘早就盼着和王翠花闹一场,这回可算是让娘出了口窝囊气。看她以后还敢不敢这样嚣张地往咱家门里蹭。就没见过这么没脸没皮的东西,偏偏还是个婆娘......”
韵秋呵呵的低声偷着乐,也不免和林氏说起了路上听来的有关香儿的事儿,“......乐呵呵的跟了张小眼逛街呢......”
说了好一会话之后,林氏不知道又烙了几千张饼才睡着了。
心里想着事情,一直闭眼装睡的韵秋翻身对着林氏的脸,借着窗棱透过来的月光,她看到林氏的嘴角微微上翘。
韵秋自己也翘起嘴角,不怪娘太兴奋,实在是这条赚钱的捷径让一家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照这样干下去,她们三个女人的收入,再加上大哥盖房子的工钱和家里杂七杂八的收入,后年,不,也许是明年,家里就能起新房了。
自家现在的房子,韵秋怕的不行。
这座几年前娘和大哥东拼西凑的才勉强盖起的土坯房,下大雨的时候已经开始漏了。这总是让韵秋想去爹是怎么死的。那年,要不是为了补房顶,爹也不会......
还有就是,因为房子临河。
全哥儿说现在还好,等再过几天到了盛夏的晚上,总是时不时的会有癞蛤蟆、甚至水蛇爬进院子......那时候,全靠大哥拿了铁锹把它们铲出去,连他也会拿根棍子帮忙挑蛇。
癞蛤蟆还好些,一听到蛇得名字,韵秋就吓得浑身紧张。
要是亲眼看到了,就算明知道没有毒,韵秋也是浑身起鸡皮疙瘩,恨不得赶紧跳起来,双脚再也不要着地。
要是自家攒够了钱,就起几间那种村里也只有小部分人家才盖得起的结结实实的青砖大瓦房。
到时候,再也不会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了。
而且还要再拉起高高的青砖院墙,让那些癞蛤蟆和蛇再也不能顺着篱笆的空隙钻进院子来。
到时候,一家人可以安心的在院子里纳凉直到深夜。
等大宝会走了,可以让他在院子里随意的跑来跑去,一点儿也不怕会踩到蛇。。。。。。
作者有话要说: 喜欢就收藏吧!
25风起
自家杂七杂八的事儿办下来,可缺着不少钱呢。
她一直没睡着,就是再细盘算挣钱这件事。
与绢花相比,珠花成本大费时间,但也赚的手工费多,而且福庆斋也更倾向于珠花。
自然而然的,以后自己要把功夫多多用在珠花上面,也要慢慢的教会刘氏。
至于娘亲,年纪大了,前几年又哭得厉害,虽然还能缝缝补补的,但这种细碎的活计是不行了。
而且,这次买到的这些低等的珠花料子品相也是参差不齐,先要好好的挑一挑,尽量把同一品相的用在一起。
据她的观察和店里伙计的报价,福庆斋里同一个款式的珠花,如果珠子都有明显的残缺或者裂纹很明显,价钱就便宜不少。如果每个珠子的大小都差不多,形状又都圆润些,价格就立马涨了不少......
想着想着,一直没有睡意的韵秋也不知不觉的合眼了。
韵秋不知道的是,在今天她们家有了转机的时候,她的亲亲妗子周氏此时正在京城上蹿下跳的算计着。
吃早饭的时候,大郎说,“娘,今个儿我去打水,听朱大伯说村子里有人家都嚷嚷着要拉水车浇地了。”
林氏闻言也没心思吃饭了,放下手里的窝窝,叹气道,“可不是,三两天再不下雨地里的种子可就熬不住了!咱庄稼人,吃饭要靠地,更要靠老天爷赏脸。”
这一打岔,韵秋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