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延轩一笑,接过笔亦换了另一首“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纪慕云大笑,依然另起一首“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
窗外寒风呼啸,残雪消融,鞭炮阵阵,檐下红灯笼像顽皮的孩子,时不时撞到一处,屋里温暖如春。
待得纪慕云歇下,曹延轩替她盖好缎被,把帐子放下半边,柔声道“睡吧。”
纪慕云在枕上点点头,恋恋不舍望着他,“您歇了吧,有绿芳陪我呢。”
今晚在屋里值夜的是绿芳,已经把铺盖放到临床大炕上了。
曹延轩像哄孩子似的哄劝,“你睡了,我就走了。”
他也劳累一天了,又喝了酒。纪慕云有点心疼,依言闭上眼睛,放轻呼吸。过不多时,感到床铺轻轻振动,他的脚步声轻轻穿过卧房,出门去了。
睁开眼睛,账顶如同鞭炮,红彤彤的,凝神细听,能听到绿芳轻轻的呼吸声。
以后....她大概也能像杨姨娘似的,偶尔跟着曹延轩,出府透个风吧?
当然,前提是未来的七太太,像曹慎夫人一样大度,纪慕云苦涩地想。
--------------------
第 41 章
永乾二十八年春天来得早, 二月间,纪慕云惊喜地发现, 院子里的海棠叶子下面, 结出手指般的花苞,像害羞的小姑娘。“再过几日就开了。”
绿芳双手搀着她,活像护着鸡雏的老母鸡, “到时候给您剪回去,插在瓶里。”
姨娘喜欢鲜花,日日离不得,双翠阁各个屋子花香阵阵。
纪慕云有点舍不得新开的花朵, 便说“不如找几个花盆,小点的,在屋里种一种。”
以前在姨母身边,她折下海棠枝栽在盆里,不一定种得活,也能把春色带到身边。
回屋的时候,冬梅也下台阶来迎接, 喏, 纪慕云肚子很大了,像个笸箩,旁人看着紧张,她自己也小心得不能再小心。
和没成亲的姑娘家比起来, 牛四家的和石妈妈就有经验多了, 夸她“怀得稳稳的”,劝她“该吃吃该喝喝”。
范大夫每旬进来诊脉, 说的也是“妥当”之类的话, 产婆和奶娘月初便请来了, 就住在西厢房。
产婆是曹府知根知底的,给三太太、五太太都接过生;奶娘是紫娟带进来的,一次带来两个,请纪慕云挑。纪慕云认真看了,见其中一个二十三岁、家里孩子五个月的奶娘孙氏是金陵本地人,衣裳干干净净,一双手指甲洁净整齐,看着也老实,便挑中了。
趁着中午暖和,纪慕云在屋檐下晒太阳,梳一梳头发,又吩咐绿芳把针线房给孩子做的衣裳拿来,一件件细细摸过,在阳光下晒。
她自己也做了个红肚兜,荷叶下面游着一尾肥肥的红鲤鱼,看着便可爱。
几个丫鬟劝她“小心眼睛”,纪慕云闲不住,又实在想给肚里的孩子做点东西,便敷衍“只绣个边”。
过一时,冬梅提着个篮子进了院门,笑嘻嘻上了台阶。纪慕云提着肚兜,问“太太可好?”
元月之后,她身子一日比一日重,曹延轩叮嘱,不必日日去正院,她便隔一日,叫冬梅去给七太太请安。正好,七太太娘家侄女敏姐儿三月间嫁,七太太开了库房,找好东西给敏姐儿添妆,又把珍姐儿送回娘家,再和敏姐儿亲热几日,哪有空搭理姨娘。
冬梅便捧起篮子,“太太好,就是体虚,咳起来半日。太太吩咐,舅太太昨日送了桑椹和枇杷来,叫奴婢给姨娘带些。”
桑椹紫红,枇杷金黄,盛在篮子里十分漂亮。
纪慕云笑道:“总是偏太太好吃的,后日再去,替我谢过太太。”又看看手里的衣服,“等我生了,给太太好好做件衣裳。”
冬梅应了,把篮子递给石妈妈,“您给六小姐打的那个络子就很好,好姨娘,教教奴婢吧。”纪慕云一本正经地摇摇头,“那可不行,教会了徒弟,我就没地方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