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娘知道疏忽了,涨红了脸说“正要摘了。”
曹延轩嗯一声,七太太侧过脸,对贴身丫鬟桂芬说“去,去我屋子开了箱笼,把上回从大相国寺请的手串拿来。”
珍姐儿扭一扭身子,“娘,那我戴什么?”
七太太笑道“你好东西多着,还用娘操心?”
正说着,桂芬捧了一串乌沉沉的檀木佛珠来,小心翼翼系在宝哥儿衣襟,叮嘱乳娘“千万看仔细”。
曹延轩神色平静,端起案几上的茶杯,七太太露出胜利的神色,张开胳膊,把宝哥儿抱了过来,“今天出去玩,记得乖乖的....”
申时一刻,垂花门前停了数辆黑漆平顶马车,朗月掀开青绸帘子,曹延轩带着宝哥儿上了第一辆,七太太珍姐儿乘第二辆,媛姐儿于姨娘上了第三年,轮到纪慕云,和夏姨娘先后上了第四辆车,丫鬟婆子们挤在后面。
这还是纪慕云第一次乘坐府里的车驾,坐稳之后,便打量起来:车厢宽阔舒适,两边座位摆着杏黄色靠垫,中间是小巧玲珑的黑漆炕桌,下面有抽屉,她猜里面放着零嘴和茶水。
车身移动,车轮骨碌碌滚过青石路面,不多时出了府门,叫卖、交谈、呼喊和小孩子的声音很快顺着车窗传了进来。
有旁人在,她便没靠近车窗,在座位上坐得舒服一点。
对面夏姨娘看见了,用一方帕子按按嘴角,很像七太太。“妹妹可真有福气,一来就赶上好事。”
纪慕云笑着问:“姐姐这么说,以前过中元节,不常出来吗?”
“哪有什么以前。”夏姨娘翻个白眼,不搭理她了,打开抽屉捧出个黑漆梅花攒盒,挑着爱吃的糖放进嘴里。
马车停下的时候,纪慕云扶着冬梅的手,小心翼翼踩着小凳子下车,抬头一瞧,面前是一座檐角飞翘、古意盎然的酒楼,门边竖着有些年头的石狮子,头顶挂着绘着松树仙鹤的大红灯笼,牌匾写着“松鹤楼”三个字。
松鹤楼么,她是知道的,城中极有名声的酒楼,大概是珍姐儿要来的。
前面的人已经在管家和老板的招呼下踏进大门,她跟在于姨娘后面。一层是大厅,一色黑漆四仙桌被客人坐得七七八八,肩膀挂着毛巾的小二跑得满头是汗。顺着楼梯上去,头顶传来曹延轩和一个男子寒暄的声音和七太太的笑声。
说起来,东府今天没人来:前日三太太幼子中暑,三太太无心出游;五太太听说曹延轩这边妻妾都在,便也留在府里--纪慕云猜侧,她不愿两个妾室出头露面。
曹延轩倒是说,约了一位和他交情甚好的族叔,“家里人也会来,你可以见一见。”
大概便是这位“六叔?”
纪慕云踏上台阶,果然见曹延轩和一位不到四十岁的男子并肩站在雅间门口,亲热地说着什么。那人一张圆圆的脸,细缝眼,身材略胖,穿一件酱红色团花衣裳,笑模笑样的似乎是个好脾气。
她忙低下头,朝着曹延轩福一福身。后者虚扶一把,朝着身边敞开的门示意:“去吧。”
转过身去,纪慕云便听到身后男子揶揄,“延轩坐享齐人之福,令人羡慕啊!”曹延轩略带得意地笑,“今日我请客,六叔随意。”“六叔”笑道“既如此,定不能给你省钱。”
进了雅间,纪慕云发现此处颇为宽阔,中间用两架紫檀木镂空屏风和落地罩隔开,两位姨娘和一位娇小玲珑的女子坐在圆桌边。
“来来,这是杨姐姐。”夏姨娘一反对她的冷淡,招着手,声音不大:“杨姐姐比我们长一辈,不过,杨姐姐和我们说好,各论各的。”
大概是刚才那位六叔的妾室,纪慕云想。
她是新来的,朝对方欠身行礼,友好地笑了笑。杨姐姐忙迎上来,声音也很低,“是纪妹妹吧。”
杨姨娘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肌肤白皙,眉目清秀,下巴尖尖的,削肩细腰,穿一件草绿色柿蒂纹杭绸褙子,月白色马面裙,戴一朵茶杯大的点翠牡丹头花,望着别人的时候双目楚楚,令人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