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一声大叫,捂住耳朵。

七太太忙看儿子,问两句,见宝哥儿无事才说,“这孩子,越弹越回去了,还不如上回。依我看,已经学了两年,不行就换一位夫子吧。”

珍姐儿上前,语气带着不满:“课上教的没弄明白,怎么不来问我?再不济,向夫子请教嘛。”

媛姐儿低着头,像被霜打了的花朵,整个人都蔫了。

曹延轩在上面安慰“左右你还小,既是喜欢,慢慢练便是,又不考状元,急什么?现在的夫子可好?”

媛姐儿茫然点头,又摇摇头,忽然伸着脖子,朝门外寻找什么--那是于姨娘的方向。

曹延轩无奈,只好对七太太说“若不行,便换个人教”又叮嘱珍姐儿“带着点你妹妹。”珍姐儿高声答应。

之后的时光,几人细细商量端午节的事,像往年一样去东府过节,观龙舟,去松鹤楼--提到松鹤楼,七太太吩咐程妈妈“去,去松鹤楼,叫四小姐爱吃的松鼠桂鱼和清炖鸡浮,再去春熙楼叫宝少爷爱吃的什锦豆腐涝。”

大概男主人到了,不光正屋,姨娘们的午饭也格外丰盛:松鼠桂鱼,葱爆羊肉,口蘑炒肉,烧茄子,一小碗豆腐涝。

三位姨娘轮流到西厢房吃饭,纪慕云和于姨娘碰了个面,发现对方眼睛都肿了,心中略有同情。

吃过午饭,七太太带着宝哥儿回房歇了,曹延轩带着两个女儿喝茶闲聊。

珍姐儿心愿得偿,高兴地说个不停,“端午那天,我要戴爹爹给我打的钗子,就是镶红宝那根。”

曹延轩含笑听着,忽然想起件事,“字练得怎么样了?”

珍姐儿一愣,顿时撅起嘴巴“娘亲日日督促女儿做针线,杜娘子留的功课都做不完,还得带着弟弟,女儿哪有空!”

曹延轩不为所动,站起身,倒背双手往外走:“走,写一篇我看看。”

父女三人在东厢房盘桓一下午,夏姨娘抢着在里面服侍,于姨娘也寸步不离,纪慕云没地方可去,便侍立在厢房门口。

傍晚回到自己的屋子,纪慕云回忆白天的事,觉得可笑:于姨娘好歹有个长大了的女儿,一辈子有了依靠,自己拿什么同情别人?

再想起曹延轩....她平静地想,曹七爷和自己想象中的“白面书生”不一样,具体怎么不一样,她也说不上来。

--------------------

感谢在2022-12-15 21:21:17~2022-12-17 21:25: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蜘蜘 10瓶;红茶拿铁 4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