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让公社水产站的人多等一会儿。”

“怎么?”

“咱们的十艘船上,肯定也有被出口公司拒收的海货。”宋恂琢磨着说,“一会儿等船靠岸以后,不用出口公司拒收,咱们让船员将离水时间最长的一批货尽快集中到一艘船上,直接运回瑶水。看看公社水产站能不能收,如果不行,再扔也不迟。”

贾红梅不以为意地摆手:“肯定能收。才离水四五个小时有啥不能收的,往年离水十个小时的都算新鲜的!哪有出口公司这么挑剔的!”

下午三点半,瑶水支公司近海捕捞的船队陆续回港靠岸,带回了开海的第一网收获。

知青周卫国站在船上,咧着嘴冲宋恂三人招手,“宋主任,这次收获不错,大家可以放心了!”

周卫国作为有高中学历的知青,又有好几年的捕鱼经验,在职工大会上自荐成为了一名船老大,他的船员里有一半都是知青,算是整个船队里平均学历最高的小组。

他们这次带回来的,除了在其他船上见到过的八爪鱼、墨鱼、螃蟹,还有不少琵琶虾和对虾。

宋恂让贾红梅去跟收购站的人核对账目,交接水产。自己和吴科学则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让所有船老大快速清点出离水时间最长的一批海货,转移到第一个交货的周卫国的船上。

由吴科学跟着这艘船,率先返回瑶水村的码头,给水产站的人交货。

宋恂返回码头看着收购站的人过称,清点数量。

这里的收购价与公社水产站的基本持平,不过,让他比较意外的是,八爪鱼和墨鱼的收购价都在每斤五毛以下,对虾可以达到七毛三,而顺带弄上来的海带,居然可以卖到一块二一斤。

“张干事,这海带怎么比对虾还贵?”他感觉市面上的海带好像没这么贵啊?

“哈哈,海带的收购价一直都很贵,”张干事一边看着工人过称,一边解释,“海带是所有水产里需求量最大的,而且可以预防那个什么粗脖根病,但是供应一直不足。所以为了鼓励渔民养殖海带,国家对海带的收购有专项补贴。你们这些从海里捞上来的,算是跟着沾光了。”

宋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

*

瑶水支公司与出口公司的第一次合作算是圆满完成了,船上基本没有什么剩余,都被收购站的人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