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两人刚牵着三只狗子遛弯回家,便被隔壁的钟卉找上了门。

钟卉单独来串门,通常都是找项小羽的,宋恂跟她打声招呼,就抱着刚买的西瓜进了厨房。

客厅里的钟卉,面对项小羽却不知如何开口。

项小羽给她倒了杯凉白开,开着玩笑问:“怎么了,老吴又惹你不高兴了?”

“哎,他一直那样,我都习惯了。”钟卉迟疑片刻,还是不好意思地问,“小羽,你手头有活钱么?我这里有一些国库券想要转手,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项小羽一下子便被问住了。

说他们家没钱,别人肯定不信,毕竟苗玉兰海鲜食品加工厂的名声已经打响了。

作为款婆的亲闺女,怎么可能没钱呢?

但她家确实没有太多能跟钟卉交易的存款。

钟卉的亲戚都是捧铁饭碗的,她不找亲戚转手,反而问到自己这里来,数目肯定不小。

“有一些留着日用的钱是活期的,剩下的存定期了。”项小羽问,“你有什么急事么?需要多少啊?”

“我的事你可能也听说了,最近我刚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想自己办个食品厂。但我家的那些存款,都买了国库券,而且都是五年期的,一时半刻又没办法跟别人借钱,我就想把这些国库券转手卖了。”

项小羽有些为难:“钟姐,国库券是啥行情,你也清楚,这玩意我们家也有一大堆呢,现在是真不敢再买了!”

他们家真的有不少国库券。

前些年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国家开始发行国库券。当时大家都觉得这玩意不值钱,没人愿意买,所以很多单位都摊派了购买国库券的任务,根据每人的工资级别不同,摊派的数量也不一样。

那会儿喊出的口号就是,积极购买国库券是每个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

他俩在各自的单位都接到了摊派任务,好在利息还算可观,个人年利10%,十年下来,五十块就能变成一百块。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工资也没什么太大调整,如果不升职的话,工资几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所以把钱借给国家十年后,到手就能翻一倍,也算是有利可图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世道会变得这样快,自从实行价格双轨制以后,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价。

很多人都觉得买国库券吃亏了,手头紧的人家已经开始想办法转卖国库券了。

但是国库券这东西几乎每家都有点,把钱都压在这上面,谁乐意啊?

所以现在国库券的行情并不太好,那些专门收国库券的人已经把价格压到七折,甚至五折了。

“我知道现在国库券不好脱手,但是那些收券的人给的价格实在太低了,直接对半砍。这么低的价格我亏得太多了!”钟卉拉着她的手说,“我宁可让自己人占了这个便宜,也不能便宜了那些收券的,小羽,你要是能接手我手里这些券,我六折就卖!”

她跟老吴前些年捣腾人参和林蛙油赚了一些钱,再加上这些年的工资,全部买了年利10%的国库券,整整四万块!

当然,她也不全是按照原价购买的,单位同事和亲戚朋友想要转手国库券的时候,她按照七五折就收了回来。

原本觉得从中间倒一手,就能多赚两三成,是个挺划算的买卖。

可是等到她真正要用钱的时候,却抓瞎了。

她大哥帮她联系的生产设备已经有眉目了,但她这边还没凑到钱呢!

宋恂端着西瓜从厨房出来,对上项小羽询问的视线,便问:“钟姐,你要转手多少国库券?”

钟卉咬咬牙说:“四万块!”

“这事老吴知道吗?”

“他还不知道,我自己过来的。你们是处了那么多年的兄弟了,让他来提钱的事,容易伤感情。我自己来问问就得了。”

项小羽暗道,你们是两口子,谁来不一样?

“那你先回去问问老吴的意见吧,”宋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