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队的两人推拒不得,只好接到手里,然后问:“宋书记,你们要在这摆摊啊?”

“嗯,我大嫂带了一些啤酒汽水过来。”

“哎,你可真行,不但让职工家属来摆摊,还要让亲戚朋友来摆摊。这码头都快被你们占满了!”

“哈哈,我大嫂也是职工家属,来摆摊是正常的。”宋恂笑道,“否则我们公司每月一百块的管理费交得也太亏了。”

其实宋恂与裘队长只见过三次面。

第一次是他陪着港商来码头视察环境的时候,正好碰上他带着人来驱赶摆摊的小贩。

地区为了配合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正在全地区范围内整治脏乱差,展开环境治理工作。

小商小贩当然不能在码头影响海浦形象了。

被驱赶的小贩中就有船员家属,对方认出了人群中的宋恂,便喊了他的名字。

宋恂当时正在陪港商,没有过多停留,只让孙翊去处理了。

第二次是他跟工会姜主席亲自去了管理队办公室,跟他们商量家属的摆摊问题。

为了给无业家属寻份生计,他们跟裘队长商量,渔业公司愿意每月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让职工家属在管理队划定的范围内摆摊。

因着只有二十个名额,公司并没有宣扬这件事,只让那些迫于生计来码头摆摊的家属先去公司登记,拿到摆摊许可后,就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被管理队驱赶了。

当然,他们也提前声明过,公司只给大家交一年的钱,一年以后,家属们赚了钱就得自己交管理费了。

今天是他与裘队长的第三次见面。

裘队长喝了人家的汽水,便问宋恂要不要帮项大嫂找个更好的地方摆摊。

宋恂没客气,“有好位置当然更好了,那就麻烦裘队长。”

苗玉兰扯扯女婿的手臂,生怕这事会对他有影响。

“没事,娘,”宋恂安抚地笑笑,“渔业公司跟管理队有合作,而且裘队长跟我也是熟人了,不用客气。你跟嫂子要是过意不去,请管理队的同志们喝两瓶汽水就行了。”

管理队是刚成立的,一共只有六个人,办不成食堂。

宋恂和姜桂霞安排他们去了冷冻厂在码头上的小食铺入伙,按本单位食堂标准,每顿饭只收三毛五。

双方这就算有了合作。

“大娘,你们跟我来吧。”裘队长边走边说,“其实客流量都差不多,只不过那边还没人,你们在那里也能松快点。”

裘队长给他们推荐的码头的上船入口。

旅客们从检票口到上船码头这一路上,一个摆摊的也没有。

有些人在上船前可能会买些吃的喝的,可是检票以后就不能出去了,所以附近有啥他们就买啥。

苗玉兰几人并不能进去,只在铁栅栏外面卖汽水。

正好赶上一趟夜间摆渡船要出发,项大嫂三轮车上的汽水和啤酒被这艘船上的游客全部包圆了。

“这地方也太好卖了!”项大嫂颇觉不真实地喃喃,“就是瓶子都被他们拿走了,我的瓶子还有押金呢!”

苗玉兰喜滋滋道:“汽水的价格已经把押金钱算进去了,咱们不亏!”

“小宋,这个地方以后能天天来不?”项大嫂刚丢了小卖部的工作,打算抓住这次机会卖汽水。

“可以,你去公司工会领个家属摆摊的许可就行。”宋恂跟他们讲了公司跟管理队的约定内容,“不过,这个位置未必能固定,你有个心理准备。”

有眼睛的都能看出这里的客流优势,兴许过不了多久人家单位就自己摆摊了。

又有了新营生做的项大嫂心情很好,“没关系,只要能在码头上摆摊就行。回头我再去进点汽水冰棍!”

*

项大嫂就这样在港口客运站做起了小生意。

虽然有宋恂的面子在,但她仍是在每天下午最热的时候,请管理队的红袖箍们喝一瓶汽水,一来二去的,双方也算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