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曲线救国吧?”

“……”冯培芸真是烦死这些聪明人了,没好气道,“我还没去找他们谈过呢!目前只是一个设想。”

她上个礼拜刚得到消息,就跑了一趟市服装公司,结果她连大门都没进去,就被打发了回来。

无论怎么样,人家给工业办带来了一个消息,宋恂跟冯培芸道了谢,又劝道:“你们厂的产量确实很高,袜子的质量也不错,但是在花色方面还是欠缺一些的。我去年在广交会上见过不少针织厂和服装厂的产品,他们出口的袜子大多是丝袜和棉袜,尼龙袜子也有,但花色很丰富,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花色。咱们厂要是想走出口的路子,还得从花样上多下工夫。否则万一机会来了,却因为产品问题错失良机,岂不是更可惜?现在积压的库存已经够多了,实在不行就先减产,不要让工人加班了……”

冯培芸来了一趟工业办,平白赠送一个消息,就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不过,她带来的这个消息,还是让宋恂很动心的。

团结公社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渔业方面,但从事渔业活动的大部分劳动力都是男性。

妇女们只能侍弄地里的庄稼,补鱼网,晾晒海货,有些富队还会让她们搞养殖。

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闲散劳动力没有被利用起来。

纺织业是公认的女性从业者最多的行业,要是真能把这个服装厂争取过来。

对团结公社而言,是个安置剩余劳动力的大好机会。

宋恂往市里给方典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帮忙核实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方典的人脉主要集中在食品行业,纺织业方面他也没什么谱,隔了两天才给宋恂回了话。

确有其事。

建分厂的事还只是一个意向,在他们公司内部讨论,具体方案没有对外公布。

得了方典的准话,宋恂不敢耽搁,当天就去找了苗书记。

“哎,你来的正好!”苗利民招手让他坐下,“渔业公司那边归入社队以后,后续问题还挺多的。你们瑶水村有个花多多同志,整天往公社跑,要公社给她闺女儿子安排工作。”

宋恂还在想瑶水什么时候有个花多多同志,听到后面才反应过来,他说的应该是田大妮的娘,田婶。

“她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初海味品加工厂的蟹酱配方是花多多同志提供的,她没要配方的转让费,而是让渔业公司给她家的三个孩子安排了工作。如今工作刚干了半年多,公司就被撤销了,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田婶可是个厉害人。

“她家的闺女,被安排去海味品加工厂继续工作了,但两个儿子就不太好办了。船只和船员归入生产队,那就是让他们回生产队打鱼,继续赚工分的。怎么可能另外发工资?”

对于县里直接将支公司就地归入生产队的事,宋恂一直不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