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乃是愁烟入肺腑,千根相思绞在九回肠。
靡丽猩红的口和冰冷银白的管,最艳烈和最冷酷,流动与凝固。
红与白。
其中靡靡旖旎之意,细说失味,不可尽道,不可言绘。
酒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把理智都烧得干净,却又能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翻淘出一点儿在清醒时都不会记得是从哪里得来的东西,比如可能是在平康坊哪个浪荡书生嘴里听得的半联小词那种打死你都不敢往哪个谁身上乱套的小词。
慵懒地仰倒在男人的肩窝里的青年,困顿又昏沉地半阖着眼,望着上头层层迭架的朱漆斗拱,想着一些完全不相干的事,含糊不清地好像说了什么,只是字句被舌尖搅乱,除了他自己谁都听不分明。
“……旅枕半欹熏透,梦阑人悄。几缕巫云尚在,溅唾袖余花未忘了。唤剔春灯,暗萦醉抱。”
天色渐明,远处的天际线上是幢幢的飞檐玉瓦,晓风里晃动的銮铃,绵延的远山与云霭,还有一轮几要透明的月影。
秋空冷浸,天地浑在冰壶里。
琵琶女转轴拨弦,幽幽唱起送月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
关于事后烟的传统,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且烟也是相思的意向之一,比如
“起卷珠帘怯晓寒,侍儿吹火镜台前。朝云暮雨寻常事,又化巫山一段烟。……斗帐熏篝薄雪天,泥郎同醉伴郎眠。殷勤寄信天台女,莫种桃花只种烟。”
“鼻观曾参香透,只一种相思怎消受。付与蕉窗,吐绒笑口。”
“多情爱接樱桃口,嘘气闲熏冰雪肠。”
小谢说的半联诗很好理解啦,之前那个云压枕函腮印花是说头发压在枕头上,脸上被印出了枕头上的花纹,你不要问我怎么样的睡法能把枕头上的花印到脸上,我这么纯洁的人是想不到的。
至于最后的木兰花慢,真的是正常的诗啦,辛弃疾的送月诗,写月大多都是待月留月,老辛写诗送月,我还是很喜欢辛弃疾的诗啦,非常的朗然高阔
第34章 33
第二日,谢奕瑕睡到中午才醒来。
他不喜欢睡觉时留人,屋里是空的,谢怀璧也不在,延英大约是听见动静了,在屋外问了一声,得到答复后他一面让人去准备热水,一面进了房,调了一盏蜜水端来。
谢奕瑕喝了水,懒洋洋地靠在枕上任人服侍他梳洗,问道:“父王呢?”
延英答道:“真人说让您用了膳后去海棠亭寻他。”
“真人?”谢奕瑕拿开了覆在面上的热巾,转过眼去。
“是,”延英伸点了点头,又手接过布巾,“今日早上天使来府上宣旨,要为真人封王,真人没有接旨,只说如今已不是尘中人,不愿累于这些虚名,此后也不必叫太子,只称‘真人’即可,且真人还说打算把京花苑的小楼的小楼拆了,建一座观,从此在家潜心修道,使我等将递来的帖子一概回掉。”
听到这句话之后,谢奕瑕的表情微妙地扭曲了一下。
真人一词,可说的是洞悉宇宙与生命真谛的真仙,譬如《洞元自然经诀》曰:道言: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但是,它还有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