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嘛,那么多的土豪,总不能和村里一个物价的。
因为古代不同朝代金钱和物价差距极大,大家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怎么我上次看的某个朝代,某本书里的物价是这样样子的,这本书里又是那个样子的。
这就是每个作者参考的朝代不同,引起的差异,不要太过纠结这个,看到有些觉得想不通的地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松看文就好啦~
第89章
白家在白塘村也算是大家氏族。因着家境不错, 白老大这一辈, 一家兄弟三个, 都是在村学里读过书的。
白家三兄弟中, 白老大读书不错, 但因着年长,要承担家业,便早早不读了,下地干活去了。
白老二读书也算是勤勉的, 因此后面便一直让他读着,还考上了童生。
只有白老三年纪最小,无心学习, 早早辍学不读,后面便也回家种地了。
白老头死前, 白家三兄弟便分了家。
因着白老大要赡养母亲, 家里的田产便给他多分了几亩。又因为白老三年纪最小, 又没什么本事,父母偏疼,也给他分了不少田地。
剩下一个白老二,因为自小读书,花了不少银子,又考上了童生,自是比其他两个兄弟本事强些。
白老头死前分家,给他分得的田产就最少。
年轻时白老二考上了童生,虽不及秀才厉害, 但在村里也是颇为长脸面的。
白老头分家不均,他自是觉得是老头偏心。总觉得以他这样的本事,就算是不分得最多,也总不能比啥也不干的老三要少。
也因此分家以后,白老二便嫉恨上了白家。
他匆匆把分得的田产一卖,就离开了白塘村远走高飞,数十年都没有再回来过。
说起那白老二倒也是个能干的。
当年他带着发妻和儿子离开了白塘村,一路来到府城。就凭着他能读会写的本事谋了个在驿站里帮人代写书信差事。
如今十几年过去,他一路高升,倒是成了这驿站的主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