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星成淡淡道:“很好,既然诸卿无异议,那此事便就此定下,余下诸事交由刑部全权负责,望刑部秉公办案。”
刑部尚书忙领命,上朝之前便得知今天大朝会上,陛下会下旨裁撤锦衣卫。
已与欧阁老商量好了,一千五百名锦衣卫,罪有轻重,且也不是人人都伸了那肮脏的手。
故而余下之人,可充入禁军,可充入二十四营亲卫军中,亦可直接充入军中。
此事欧阁老也觉得甚可。
兵部尚书高亚荣忽然站出来,道:“皇上,臣有本启奏。”
顾星成抬了抬手。
“陛下,昭国屯兵四十万于随州城,至今没有撤离的意思,此事不得不防啊。”
内忧既已定,就应该着手对付外患了。
这件事也一直是压在顾星成头上的,高亚荣就是不说,他等下也会提及派兵一事。
随州城是昭国与大梁的接壤城池,隶属于昭国,以往昭国只在那边驻军十万。
大梁帝被刺身亡的消息刚传出不过五六天,昭国立即增兵三十万,共计四十万,于半个月后抵达了随州。
屯兵于此,与大梁的十万边关军遥遥相望。
据在昭国的探子来报,昭国君主这半个多月来,频繁召集军中大将和大臣们入宫,恐在备战。
然而,也不知怎的,突然就在三天前,他们的大将军王阿瓦已经出发前往随州城,极有可能要以他为统帅。
阿瓦大将军王有战神之称,这几年与夏国、北齐等国都有交战,大小近百余战中无有败绩,其往往出奇不胜,用兵招数独到,数次以少胜多,早年便被封为昭国的大将军王。
大梁需得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
顾星成下令:“赵卿,你们户部务必在十天内筹集到,三十万大军一个月的粮草及一切军用物资。”
第304章 领军统帅
大梁采用卫所制,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在四九城设大都督府。
而陈贵妃的父亲陈廷华便是这大都督,众人都称其为陈大将军,故府邸亦称之为陈大将军府。
而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兵,皇帝派虎符,调用大将,战事结束,归还虎符。
除了宿卫四九城的二十六卫营亲卫军有十五万军外,地方各卫所的军队加一起共计六十五万大军,目前大梁共有在编军八十万。
军队采用的是屯田制,边地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
而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其中镇守在与昭国、北齐、北晋的边境的各有十万人共计三十万,与夏国并无接壤,其余各处还剩下三十五万大军。
户部尚书赵一清领命,可也发愁,先帝在位时,奢靡之风盛行,去年底还给陈贵太妃刚修了一座摘月楼。
摘月楼高耸入云,耗银达数百万两。
如今国库实不充盈,要想在十天内,筹集到三十万大军的粮草和军用物资,实在很困难。
但国难当头,这些困难他这个户部尚书义不容辞。
顾星渊与陈大将军陈廷华对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冷笑。
国库如今是个什么光景他们岂能不知道,十万大军的粮草物资都有困难,不要说三十万了。
他们就坐看赵一清如何在短短时间内,筹集到一个月三十万兵马的用度。
顾星成再次下令,从真州、北州、梧州各抽调八万大军,再从二十四卫营里抽六万大军,合并三十万大军前往与随州城相连的壤城。
壤城本也有驻军十万,如此便是四十万大军,可与昭国大军一抗。
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打他个落花流水。
军令由兵部下发至各州,各州军闻军令而动。
顾星成明白,那些地方军卫所许多都听命于,陈廷华这个大都督,抽调的这三十万大军没那么容易,故而统帅的人员尤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