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2 / 3)

献上蜀锦,上面绣了幅农耕图,待皇帝赏玩之时,趁机将蜀地遭灾、流民失所之事说了出来,你本不善女红,又不肯假手于人,为了赶那副农耕图,日熬夜熬,一双手戳得和萝卜一样。宴席上,又当庭献了自己的金钗义捐,最后让大家筹了不少银子给流民。”

“你既与钩星搭上,想来也知道我的身世,如今三子皆废,从血脉上来说,我便是唯一与你有一争之力的人,甚至比你更加名正言顺。”

“这次你明明可以坐山观虎斗,顺带除掉我这么个心腹大患,可你却偏偏在事发前将我们诱到宫中,多加提示,恐怕也是因为她触了你的逆鳞吧。”

“你连龙脉都肯炸了,却在此时撤手,恐怕是因为知道她打算用万民精魄来复魂吧。”

“一个肯把百姓而非龙脉当作逆鳞的人,就算做不了好皇帝,大概也比你几个哥哥强些。”

之前说起她的种种算计安排时,李环谈笑自若、镇定如常,唯独到了此时,她眼中才终见触动。

“哥哥或许觉得我毒辣,可一个女子,要坐上这天下最高的位置,光靠满肚子仁善,哪里能成。”

“要得非常之位,必要行非常之事,何况,难道我那几个哥哥们就比我更加心慈手软吗?”

“我确实心狠,连自己的盟友都能出卖,但鸾此人,行事手段没有半分顾忌。此前我们分头行事,互不干涉。而等到你们进京,我才领教她的手段,自我看清这点后,就从来没打算留她。”

她还欲自辨,李玄慈却抬手拦了她的话。

“你不必与我多说,我看的也不会是你如何说,而是你如何做。”

“你曲尽周折谋得今日,那便望你得偿所愿,时时记着你此刻的本心,记得你是为了什么蛰伏多年,又为了什么上下求索,记得你为何自小就悬了这‘道洽大同’的匾额于顶上。”

“更莫忘了,你的父皇和其他几个兄弟,是如何失了民心,丢了把控,你又如何挣来的这江山,莫如他们那般再原样丢掉。”

言尽于此,李玄慈与十六此行,算是将一切都说开了,十六将手中的话本子放了下来,轻轻巧巧地站在了李玄慈旁边,打算告辞。

李环将那本话本子拾起来,递给十六,说道:“四嫂还是将这个拿去吧,我虽说了许多谎话,作了不少矫饰,但我也真的与你聊得投契,这点我并未作伪。”

十六看了眼她,半晌,才叹了口气,挺直脊背堂堂正正地说道:“你喜欢话本,我也喜欢话本,可我俩的喜欢是不同的,我佩服你,也做不来你能做的事,我能做的事,你未必赞同,既做不来同道中人,那便干干净净地告别吧。”

十六转身要走,然而刚往外走了两步,到底忍不住回头,将李环垂下的手拉了起来,拿过她手中的书翻开来。

“你知道你还有哪里露馅了吗,这儿,这儿有处红痕,我当时眼睛看不见,鼻子却特别灵,当时并未细想,可后来我与李玄慈说起时,他只说了句书上有红痕,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是修道之人,从小泡在炼丹金术之道里,虽不精通,但熏了十几年就算是山猪也多少熏会了,这味道我一闻就知道是朱砂留下的,在这宫禁之中,有资格写朱批的人,除了皇帝不做二想。”

“如今你怕是已将朱批之权悄悄握在手中。这些话本你大概许久未曾真正翻看过了,只是把它垫在案上写朱批,作遮掩之用,但凡你平日多瞧几眼,也不会白白留下这样明显的痕迹被我俩发现。”

“我知你前半生种种矫饰,皆非本心,可如今既然已经得偿所愿,那便不需再时时刻刻伪装了,骗着骗着,会把自己也骗进去的,骗久了,就会连自己当初为何开始骗人都不记得了。”

“祝你成就一番大事业,也愿你记得人命如草芥,草芥不可辱。”

李环看着那本摊开的书,手中摸过那红痕,她眼中风云翻涌,自己小时候确实是喜欢过这些的,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再未摆弄过了。

可能是几位哥哥都能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