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话说到这份上,温惟也无需遮遮掩掩。

之所以不将卫接交予朝廷定罪,一方面不想打草惊蛇,以卫接凭一己之力段不可能将如此量大的银矿私运至东海,东平境内只有两大矿区,济州与栖霞。栖霞地理虽与登州临近,但其县丞吴松阳乃温莛知老部下,为人老实敦厚从无异心。那显而易见,矛头直指济州。当下与济州还不是撕破脸直接对峙的时候,此事不好操之过急。

另一方面如果将卫接人赃并获交予朝廷,势必财物亦要一并上交充公,朝廷对各地矿采依旧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东平正值厉兵秣马韬光养晦之计,需要更大的财力支持,这么大数目的银条白白不要甚是可惜,出于私心倒不如将计就计据为己有。

再者,温惟自从兄长离世对外蟊深恶痛绝,就算对眼下这个风雨飘摇沉疴痼疾的朝廷再失望,也绝不容许外蟊动它一土一垣,这也是温惟主张发兵讨贼的初衷。卫接如果不是外通奴国,又或许受他人协迫身不由己,纵然有罪,罪不至死。

然、现如今对卫接这种吃里扒外自掘坟墓的行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温惟看着地上这个面前两鬓花白年过半百的中年男子,将手里的火烛插在墙壁结着蜘蛛网的烛座上,火烛映着她的身影,在卫接面前投出一片暗影,面如凝霜。

“卫大人,你是个聪明人,明人不说暗话,你说的没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于私心我自有打算,但这些都不劳您费心,我来于此,是想告诉你,你!必须死,但是你的夫人跟贵公子的命就要看你想不想留了,你受皮肉之苦扛至此时,却不肯开口供出背后之人,晚辈甚是欣赏于你的赤胆忠心。背后之人,你若不说,我也不欲为难你。

事到如今我就问一事,你或者你们勾结奴国所谓何求?”

“当然,说不说在你,你若想为了自己那点不值一文的气节或者认为拒不认罪就能拿捏我,那你就想错了,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垂死挣扎徒劳罢了。我可与你做一约定,你若坦诚相告,我保你妻儿平安,罚弗及嗣。若顽固不冥,休怪我心狠手辣,不留情面。”

卫接双目猩红,嘴角微微抽搐着,一提及妻儿,再不复刚才的坦然无畏。

温惟的话,说出来虽语气平和从容不迫,但句句戳心,字字入骨。

卫接抬头看着眼前这个烛光闪耀下长身而立的少年,直觉告诉他,她已经没有耐性再试探自己。

他也知道这次凶多吉少,自己死期已至,只是没想到这一天却因为这个少年如约而至……

他的眼神绝望而空洞,双目一闭,而后睁开。

“你是何人?”他问

“东平节度使温莛知的女儿――温惟!”

……

几天后,卫接妻儿返回登州,登州海卫司因这几天卫接的莫名失踪已经乱作一团,倾尽人力物力全城搜找,这人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踪迹全无。

又过了几天,有人在奴国贼寇的驻扎老巢发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男尸,虽有腐败但从面容衣着略能认出一二。

此人便是东海海卫司指挥使卫接!

众人一片哗然失色,匪夷所思,甚感惊恐。

后来相继传出指挥使卫接因追阻贼寇余部势力,陷入敌军围困不幸被抓,英勇就义,一时间卫接戏剧性的成了登州城人人交口称颂的大英雄。

……

这些日子里,温惟忙的脚不离地,身不沾床,白天恨短夜晚恨长,恨不得一日当成两日过。

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欠安,如今自己这一走,身边无儿无女,只剩父母二人守着东平这么大的摊子相互扶持度日。

归期已近,离别伤感之情与日俱增。

在去往京都之前,当务之急把眼下的事情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处理完。

卫接已去,东海海卫司节度使一职空悬,温庭知上书,因韩略御敌有功,举荐韩略暂代指挥使一职,温惟料想,朝廷即使不愿让东平的人接手海卫司,奈何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