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天一大早,所有人就在医院门口汇合,共同乘坐大巴出发。

此次下乡义诊,针对的主要群体是儿童和孕妇。

地点就是杨静茹说的偏远小镇。

这地方距离市区两个多小时的路程,里程不远,主要是山路难行。

孟静思没去过,一路上兴致勃勃。

见她心情不错,杨静茹也没聊那些扫兴的话题。

只给她简单介绍了,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工作。

她不是医护人员,不用进行专业操作,只需发发小礼物,散散宣传页。

孟静思表示自己对这样的活手到擒来:“这不就是我的老本行嘛,哄孩子,维持秩序,对不对?”

“嗯。”

杨静茹点头,“不过这次行程安排是两天一夜,我们需要在那住一晚,之前跟你说过了,条件不会太好的。”

“放心吧。”

孟静思不在意这些,“那里的人天天住都没关系,怎么,就我们娇气吗?”

“说的也是,再艰苦也就一晚。”

由于起了个大早,再加上车子颠簸着,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大巴上的人都开始昏昏欲睡。

她俩也不好意思再说话,靠着椅背,也打起盹来。

不知道睡了多久,车子颠簸幅度越来越大,大部分人都被颠的睁开眼。

接着又拐了几个险弯,终于到了。

有晕车的同事,已经飞快跑出去找地方呕吐。

孟静思也被晃的迷迷糊糊,这样的山路,要是自己开车,可是万万不敢的。

下了车,放眼看去,目的地是在镇上一所小学。

宽敞的操场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大巴车开不进学校,热情的老师过来帮忙,把医疗器械,桌椅帐篷,统统往里搬。

活动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了。

这一天,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在校生。

他们从高年级开始,由各班老师带队,按照次序依次进行。

检查的项目主要是: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等。

医护人员忙前忙后,孟静思也没闲着,哪里需要人手,她就往哪里凑。

一上午时间很快过去,午饭是统一在学校食堂吃的,速战速决。

吃过饭是午休时间,孟静思没有午睡的习惯,就拉着杨静茹到处转。

转了一圈才发现,这所学校竟然是寄宿制。

而且最小的寄宿生,是幼儿园小朋友。

这再次刷新了孟静思的认知:“这么小,晚上不在家长身边,能行吗?”

幼儿园的带班老师跟她解释:“下面村子没有配套的幼儿园,又离镇太远了,路也不好走。这些寄宿的小朋友,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嫌接送麻烦。”

就在孟静思震惊的时候,杨静茹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你们这一个班的学生,是不是太多了。”

她仔细数过,足足有六七十个。

带班老师无奈:“这是两个班的学生。本来我只带三十多个,结果另一个班老师休产假,没办法,两个班合并在一起了。”

“不能再招一个吗?”

杨静茹不理解,“这么多人,挤在一个班也不安全啊!”

“穷乡僻壤的,哪有人愿意来这里。”

带班老师语气里多了几分埋怨,“本来条件就差,开的工资还低,有资质的自然不肯来,没资质的校长也不敢用啊。”

“这倒也是。”杨静茹点头。

现在的年轻人都挤破头往城市发展了,谁愿意留在这地方。

可感叹归感叹,她们这次来的任务是义诊,又不是支教,她心里有数。

碰了碰旁边若有所思的人,杨静茹跟老师说再见:“不打扰你们午休,我们先回房间了。”

回去坐在简易木床上,孟静思仍跟没回魂似的。

杨静茹太了解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