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穿的鞋子完全按照两只脚的3D模型定制。所有部分,大至整体形状,材料的硬度和回弹,小到前掌和中底之间的高度差,全都是根据力学分析专门设计的。比如跑短距离的博尔特,一双鞋价值超过两万英镑。长距离项目上的基普乔格,穿的Nike也跟市面上卖的版本不一样。再往下,次一点的专业选手也都有自己的赞助商,不能随便选鞋。然后,就是普通人了,绝大多数甚至连缓震跑鞋和轻量跑鞋的区别也不太清楚。所以,这种DIY定制的目标人群其实也就是一小部分业余的高阶跑者……”
“嗯,就像你这样的。”丁之童打断他揶揄。
“对,就像我这样的,”甘扬欣然笑纳,“但这一小部分人,几乎全都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鞋子。他们当中有钱的,会去运动实验室做个测试,没钱的也有自己实践试出来,并且已经穿惯了的牌子。就像王怡,他跑马跑了六七年,一直都穿一个款,美津侬的rider,就这么一代一代地穿下去,连同牌不同款的sky他都不愿意穿,嫌硬,回弹太直接,说是给大胖子穿的。你觉得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愿意改变这种习惯,去尝试并且接受一个新的品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