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李宥那种没心没肺,什么都不想的人,有李宁那种多思多虑、凡事都要多想三分的人,自然也有像李宽这样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看似很多想法,实则没有主见的人。

他甚至都说不出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但这或许才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现状哪有那么多的思考与抉择?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

生在帝王家,这样的性情很容易炮灰的。

“这样吧。”雁来想了想,说,“我让天兵带着你,什么行业都去试一试,看看你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又愿意做什么吧。不急,慢慢试,都试一遍,就算还是没有喜欢的,也能增长些阅历。”

李宽松了一口气,赶忙行礼道,“多谢姑姑,让姑姑费心了。”

送走了李宽,雁来没有立刻继续处理公务,而是拿出一张空白的纸,一边琢磨,一边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这三个大侄子倒是提醒了她,这皇室子弟的教育工作,也得安排一下。

课程之类的自不必说,本来就是有旧例的,顶多需要增删一些内容,但总是把人圈在长安城里,也不像样子。

当年李隆基在兴庆宫附近修建了十王宅来安置自己年长的儿子们,后来又改成十六王宅,还增加了百孙院,明面上是希望孩子们都住在一处,兄友弟恭,实际上就是控制欲发作。

而封建时代,皇帝犯病,受害的可不只是当时的人,也包括后来者。

之后大唐所有的皇子皇孙都住在这两坊之地,要不是战乱频仍,以老李家这皇帝人均十几个儿子的效率,十六王宅估计早变成了群租房。

现在也没有好多少,光是德宗的儿子,顺宗的儿子,李纯的儿子就已经快数不清有多少“王”了。

人一多,就没那么金贵了,纵是宗室,也不是人人的日子都好过。

与其这么养猪似的圈着,不如把人放出去,好歹也能创造点儿社会价值。

当然,这种安排也不能无的放矢。

倒不是担心他们密谋篡位什么的……在雁来活着的时候,她相信应该没有人会这么想不开。至于在她之后,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也不是雁来需要操心的事了。

反正她也不打算在这里结婚生孩子,那么就连皇位传承,也可以洒脱一些。

无论是否有人意识到,也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接受,当雁来决定按照现代思想来修订法律的时候,权移于法,大唐的体制就不可避免地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发展了。

至于这种制度能否稳固,封建王朝是否会复辟,百姓会不会逐渐觉醒并推翻王朝的统治……

这些雁来都不知道,当下她能做的只是在下,推广教育,普及知识,发展文学与艺术,更新生产力,为每一个人描绘出一个理想中的世界,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努力。

在中,调整和改良朝廷制度、律法,使得它能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世界。

在上,让李唐皇室的成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在权力不再集中于帝王本身、血脉不再因为权势而高贵的背景下,用自己的努力和价值来获取普通百姓的尊重,而非敬畏。

雁来不是玩家,所以她没法做一个真正的第四天灾,随便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

可她也不是原住民,没有古代帝王千秋万代的想法。

所以在完成这一切之后,她会将选择的权力交还给每个人,让人们自己去决定要走上怎样的道路。……

这份文件雁来没有拿给别人看,写完之后就封好,放在了待处理的架子上。

正准备继续忙碌,就听得有人来报,李炳求见。

雁来眉梢微动,猜测应该是李宥跑去找李炳了,这位内卫统领就打算过来汇报一下“第一届大唐运动会”的进度。

她也正好想问问这个,就道,“让他进来。”

果然,李炳不是自己来的,还带来了李宥和王廷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