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的时候,尚黎谢还是吐蕃在南境的玛本、苏论,现在却已经是大唐的松州节度了。
所以吐蕃将领们拿到这份回复,一时都心情复杂。好消息是,这封回信里的态度,是让尚黎谢按兵不动,多多观察、刺探大唐的消息,倒是省去了他们的纠结。
照旧按兵不动便是。
至于大唐的消息,那可太多了,这段时间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写一份报告也很容易。
在这些将领松一口气的同时,逻些城里,尚黎谢也投了大唐,还将松州等五个节度当成礼物献上的消息,也终于在飞鸟使的快马加鞭之下送送到了布达拉宫。
刚开始看到这个消息,众人根本不敢相信。
尚黎谢,他一个尚族,一个大论,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投了大唐?
但很快河西的论芒杰送来了同样的消息,那就不是失误,也不是玩笑,而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
别说是这几年来手中权力越来越稳固、已经很少被人忤逆的赞普,就是一心礼佛、禅定功夫十足的钵阐布定埃增,也被这个消息惊得维持不住平日的镇静。
一位大论叛国了,这件事本身对吐蕃来说就是一个污点、一份耻辱。
但更让他们担心的,还是它可能会带来的后续影响。
随着关于天兵的种种消息传入吐蕃,甚至不少天兵在得到许可之后,直接将生意做到了逻些城,这些吐蕃贵族们,也终于对天兵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果说,一开始吐蕃还能维持表面的强硬,那么在雁来成为大唐的摄政王之后,吐蕃国内的气氛就不大对劲了。
一部分态度消极的人,已经彻底放弃了跟天兵对抗。
他们知道赞普还在筹划最后一战,但回鹘挡不住、大唐也挡不住,吐蕃就能挡得住天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