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杜甫这种诗人中的顶流、天才中的天才,也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作品是反复琢磨、删改而成。

究其根本,是因为作诗讲究“字字有来处”,这个来处指的是六经和史书。有些现代人读来平实质朴,似乎根本没有用典的句子,实际上是诗人苦心经营,才有这样的效果。

至于本来就喜欢用典的诗人,比如公认诗作最为朦胧隐晦、难以解读的李商隐,就因为作诗的时候喜欢堆砌铺排典故,被人称作“獭祭鱼”水獭的习性,会将抓到的鱼全都摆在岸边,看起来像是在祭祀上天。

而这种铺排,显然是极费功夫的。

何况用典之外,还有平仄、格律、对偶,既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警句,又要使得全篇气韵贯通、一气呵成这可是命题作文,不是自己有感而发。

所以虽然只是写一首诗,但考试时间依旧是一整天,夜里还能请烛。

毕竟就算是自幼读书,以诗书为业的大唐读书人,也不是个个都擅长作诗。

比如韩愈的好朋友皇甫湜就很不擅长作诗,韩愈曾经嘲笑他说,“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要余增和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

对于今天的考生来说,作诗就更难了。

因为在大唐,公认的观念还是“翰墨非女子事”,大部分士族都会让女儿读书,但有诗作流传在外的很少,大部分留下名字和作品的女诗人,不是妓女就是道士,亦或兼而有之。

不过,雁来其实已经有意降低她们的难度了,因为今天的题目是“林中有奇鸟”。

这句诗出自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诗人自比为凤凰,却找不到能够停驻的梧桐,只能敛起羽翼、徘徊不回,表达了作者处非其位、壮志难酬的情感。

只要读过原作,知道出处,这个题目几乎是为这些女性考生们量身定制的。

当然了,领会题目要表达的意思是一回事,将之用视作表现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也只有足够严格,这场考试的成绩才有意义,这些女官的存在才能为众人所接受她们是凭借自己的才华而非其他,立身于朝堂之上的,如同所有的文官那样。……

三天的考试结束,考生们在短暂的解脱之后,又再次被紧张的情绪攫取,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结果公布。

而另一边,考官们则是加班加点阅卷、排名,然后再将试卷送去政事堂覆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