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着一件事,就足够她们忙到过年了。

她还有很多新政策等着推行呢,留给藩镇的时间已经足够多了。

如果直到现在还有人心怀侥幸,不愿意改变、想抱着老一套过日子,那雁来也只能自己动手。

??[253]第253章 澧兰沅芷科:翰林学士比雁来更希望考试赶紧结束、女官赶紧上任。

元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澧兰沅芷科在尚书省公廨开考。

考题是礼部当着雁来的面出的,然后由她在三份试题中选一个,主考官是一位礼部郎中,一位吏部郎中,以及一位门下省的给事中。

此刻,考生们在答题,雁来则是在延英殿翻看考生的名单说是名单,但按照科举惯例,还登记了籍贯、出身、父祖三代、爱好和特长等,除了没有照片,比现代的简历还详细。

考生的数量倒是比雁来想的多一些。

虽然比不上有近千人参加进士科,但跟正常的制科也相差不远。

当然一般的制科考试都有限制,严格的只允许朝廷官员参与,稍微放宽一些也至少得是士人身份,只有隐沦屠钓科这样的科目才不做任何限制。

但不管怎么说,大唐女性哪怕只是士族女性的知识水平不低,这一点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

不过,能在短短二十天内召集到那么多人来报名,也是因为玩家在其中出了大力气。

尤其是两京之外的考生,若不是玩家不遗余力地宣传考试政策,赞助车船等交通工具并主动带着她们赶路,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长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本身女子参加朝廷的考试,就已经足够令人瞩目,何况玩家还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如今大唐上下,就连不识字的普通百姓都在关注这场考试了。

雁来对此很满意。

有了这一回的热闹,人人都知道朝廷会招考女官,明年就会有更多人提前做好准备、主动报名参考。

而且以后在各地开设学堂、招收男女学生,推动教育普及的工作,想来也会好做很多。

翻完了名单,雁来就将文件放在一旁,继续忙自己的事。

考试要连续进行三天,之后还要阅卷、排名,出成绩且还早着呢。

这一忙,就到了散衙的时刻。

雁来从延英殿出来,看到有不少玩家在尚书省附近徘徊,才意识到考试还没有结束。

按照规定,每场考试都会持续一整天,之后考生还可以请烛一支。

不过普通的科举考试,很多人其实并不会请烛,一些特立独行的考生甚至会提前交卷走人。

比如那位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祖咏,写完这四句就交卷了正常是八韵,多的有十二韵。

再比如大唐第一代考达人温庭筠,据说他写应试诗根本不用打草稿,一叉手即成一韵,时人号为“温八叉”。因为他经常帮邻桌代答,主考官特意将他拎到帘下单独坐考官本人就在帘后,但即便如此,他也依旧暗中替八个人完成了答卷。

不过今天这场考的是贴经,没有一人提前离场,而且所有人都请了烛。

上来发蜡烛的是玩家,一边发,一边偷瞄考生的卷子,看到写满了的就暗暗点头,看到还是一片空白的就跟着着急。

但不管怎么样,等到蜡烛燃尽,考试最终还是结束了。

玩家立刻上去收卷,看到所有的卷子都写满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看来她们传授的考试经验大家都认真听了,好耶!

贴经,顾名思义就是填空题,对于这种题目,不管会不会做、有没有记错,总之全部写满不能留空,万一蒙对了呢?

收好卷子,回到帘后,眼看主考官这就要开始阅卷,玩家连忙问,“这……不用糊名吗?”

“糊名?”主考官一愣。

玩家说,“就是把写了名字的地方遮起来,再找人誊抄一遍,然后再阅卷,这样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