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随丈夫外任,不在京中,她不能弃之不顾。
听说民间有孝女为了侍奉病重的父母,与夫家合离回家的事,她也愿效仿前贤,以全孝道。至于忠义之事,本非女子所宜,不敢妄想。
尽管这封奏折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却也没法减少半点奏折中的内容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
郭贵妃要跟皇帝合离!
这事乍一听荒唐离谱、大逆不道,可是细细琢磨她给出的理由,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忠孝礼义,确实都是对君子、对士人的要求,对女子的要求则是三从四德。孝女、贤妻、良母,就是社会对女性的所有要求,至于其他的,都是细节。
可是这三个身份,谁先谁后,就很值得说道了。
至少在大唐,在儒家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所以才会出现孝女合离回家侍奉父母的案例。
贵妃要跟皇帝离婚,当然是天方夜谭,但当贵妃身上贴了“孝女”和“母亲病重”的标签之后,这个要求似乎又成了情理之中。
儒家之所以要以孝治天下,就是因为这是普通人最有代入感的一个身份。
谁人没有父母?谁人没有儿女?
只要将君与父、臣与子的意象联合在一起,统治的框架就会牢不可破。
但也正因此,“孝”就成了必须要维护的礼仪。
哪个儿女不想奉父母终老,哪个父母不愿意临终前儿女俱在膝下?
所以即便是宰相,也要丁忧守孝,即便是皇帝,也只能以日易月。
帝王将相尚且如此,那么一位贵妃想要在母亲病床前尽孝,谁又能说她不对?就算是皇帝,也无法剥夺她身为女儿的身份、职责与权利。
一开始,郭贵妃迎来的是激烈的指责与批判,就连升平公主之外的娘家人都无法理解这种选择。
或者说,他们才是最无法理解的,毕竟外人只是在看热闹,他们却是真正被触动了利益。
侍疾又不用侍一辈子,要么升平公主好起来,要么彻底好不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不需要她抛下贵妃的身份。
好在大部分的反对声郭贵妃都听不到,至于家人的不理解……说句难听的,她十五岁出嫁,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还没有离开家之后的时间长,再加上男女有别,连兄弟们都不熟悉,更不用说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了。
而且当着升平公主的面,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至于三个孩子,人都在宫里,郭贵妃这会儿见不到,干脆就不去想。
过意郭贵妃在升平公主府的生活,还算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