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曲子吗?你们好像都能听懂?”

少年迟疑片刻,伸手接住了烤饼,珍惜地用牙齿咬了一小块。

他一边咀嚼这来之不易的食物,一边小声作答,“我们这些人里,至少有一半是唐人,另一半也是说唐音、从唐俗的。”

玩家眨巴了一下眼睛,“唐人就都懂音律吗?”

少年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是在西域,就算是不通音律的人,一定也听过《折柳》。”

“折柳送别!”一个玩家恍然大悟,“这是跟亲朋好友分别的时候唱的曲子啊!西域的唐人都是从关内迁来的,肯定都听过这首曲子,所以才那么流行,人尽皆知。”

“哦,我知道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少年双手捧着烤饼,默默打量着玩家们。

他们说话的语气很微妙,更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好像他们既不是唐人,也不在西域似的。

可是他们知道《折柳》,知道李白,还能如此自如、如此随意地引用诗句。

说话间,一支曲子已经结束了。

寂静之中,一种怅然的情绪在流民中间传递着。但是不等这种情绪凝聚酝酿,新的曲子已经响了起来。

玩家立刻扭头去看少年。

少年慌忙咽下口中的饼,“这次是《阳关》。”

“这个我知道,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你说,上一句是什么?”

“呃……”

“这首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