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德宗,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是雄心勃勃、兴致满满,后来削藩越削越乱,甚至连自己都一度被迫掏出长安,德宗的热情就彻底被浇灭,从此以后彻底摆烂,一边拼命捞钱,一边沉迷享乐,将前朝后宫都弄得乌烟瘴气。

皇帝不会步上他的后尘吧?……

不过很快大唐君臣就发现,就算想摆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德宗当年能摆烂,是因为朝廷还有点底子,藩镇虽然跋扈,不怎么需要搭理朝廷,却也没有实力更进一步。所以朝廷放弃削藩,他们也愿意维持你好我好的表象。天兵可不是。

这不,正式的公文也送到了政事堂。

相较于传单上犀利的文字,公文就写得含蓄多了,还是推卸责任那一套,表示天兵虽然是雁来召唤的,却不听她管教,而且他们现在已经拿到了大唐的身份,算是大唐子民,既然出了安西,那就不是雁来的管辖范围,她也不好插手。

最后这句话看得几位宰相额头青筋直跳。

这话的意思,要想让她去管天兵,朝廷就要给予她插手地方事务的权力?

一旦有了这种权力,她真的会约束天兵吗?恐怕只会让天兵的所有作为都合法化,变得更加光明正大吧?

但是偏偏,这个逻辑又挑不出毛病。

归根到底,还是朝廷没有对抗天兵的力量,自然只能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本来还想问问传单的事的,现在看来也不用问了,一句“不知道,管不了”就能搪塞过去。

不过最让宰相们头痛的是,即便天兵已经这么过分,就差指着朝堂上下所有人的鼻子直接骂人了,公文上却还是没有忘了提醒朝廷,要是吐蕃人再问责,就让他们直接去找安西军,不用朝廷来扛事,只要记得把封赏发了就行。……几位宰相都想骂人了。

“拖着吧。”最后是李吉甫开口。

其实他觉得安西军可能也没指望能再从朝廷这边掏钱,就是恶心他们一下。

那就拖着,反正天兵也不至于直接动手抢钱。

李吉甫能看得出来,安西军并不希望局势变得太过混乱。这也是她们明明有实力,但却没有直接跟朝廷开战的根本原因。既然如此,他们自己肯定不会主动打破现在这种表面的和平。

如此,连带着之前担心的,减税的消息一旦传出去,可能会引发的震动和骚乱,暂时也不用太担心。

只要天兵不动,其他藩镇肯定也不会动的。

顶多也就是底层百姓会向着河北迁移,但那也是离得近的,离得远的就算有心也无力。

暂时还乱不起来。

如此一来,河北那边也可以答复了。

他们之所以能威胁朝廷,不过是因为手中有兵,而且随时都能南下不提朝廷在河东、河洛驻扎的军队,就说天兵,也不会允许他们真的开战听说成德一战,天兵没有让任何一个百姓参与,就连战场附近的村民都全部提前迁走。

君子可欺之以方,天兵也一样。

他们并非没有弱点。

这个“弱点”虽然不能帮助朝廷对付他们,但只是借他们的力,就容易多了。

李吉甫这么一说,众人也发现确实是这样。

所以三人有商有量,很快就写好了给河北的回函,大意就是已经给四镇节度使转达了你们的要求,但她说管不了,朝廷这边也是有心无力,你们自己克服一下吧。

还真别说,只要不考虑这是在借天兵的势狐假虎威,光看这份回函的话,感觉还是挺爽的。

朝廷什么时候跟河北三镇说话这么硬气过啊?

不过李吉甫觉得,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皇帝没有参与这一次的议事,不需要考虑他的面子,要不然也不好这么说话。

如此一想,李吉甫又忍不住在心里揣测,要是皇帝之前没有中途反悔,继续跟安西军的合作,他们还会做这些动作吗?还是会继续维持之前那种局面?

但现在就算得到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