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了朝廷手里,除了一个名义也什么都没得到。而且国库是真的没钱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即便不能将所有封赏都省了,至少也要削减掉大部分,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赏钱了,否则以安西军的进度,要不了多久,大家还得聚在这里发愁。
所以宰相重臣之间虽然也是暗流涌动,但这会儿也没人站出来反对李吉甫的提议。
要反对,得自己能拿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来。
李纯见状,便点头道,“便依先生所言。”
解决了这件事,众人脸上的表情都放松了一些。虽然还有不少国事要议,但是跟安西军比起来,就真的不算什么了。
然而这种放松并未持续太久,就有小内侍来到紫宸殿门口,“陛下,有河北急报。”
按理说,公开的奏疏都是先送政事堂,等宰相看过之后,再呈送御前。这样宰相可以提前做到心里有数,等皇帝问计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地给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抓耳挠腮地现想。
但这会儿皇帝和重臣们都在紫宸殿里议事,这边军急报送到,下面的人既无权处理,又不敢耽误,只能直接报上来了。
皇帝和重臣听到“河北急报”四个字,都不由得一凛。
第一反应是河北三镇又闹幺蛾子了,但旋即就想起来,现在那边好像也有不少天兵?
该不会是两边起了冲突吧?
当初李纯同意让天兵护送那些西域百姓还乡,就是打着祸水东引的主意,这会儿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藩镇一个个骄横跋扈、桀骜不驯,天兵就更不用说了,双方碰在一起,闹出点矛盾也是正常的。
这样想着,他怀着几分期待开口,“呈上来。”
枢密使刘光琦亲自走到门口,从内侍手中接过装着奏章的匣子,这才发现不止一封。他看了一眼,上面那封写着魏博和幽州联名,底下一封则是成德的,难怪下面的人只说是“河北急报”。
三镇齐动,即便看不到奏折的内容,刘光琦也能强烈地预感到,出大事了!
他将两封奏折放在李纯面前,又提醒了一句,这才退后侍立。
李纯打开第一封,面上的放松与期待很快就消失无踪,眉头也皱了起来。看完之后,他也没有说话,将之递给刘光琦,示意他拿给下面的重臣传阅,自己又拿起了第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