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是更恐怖了吗?

仅仅只是一个试探,原本也算得上是庞然大物的成德便轰然溃散。

二十万大军一战而没,要不是了解王承宗的为人,他们都要以为这是对方在演戏,故意配合天兵造势了。

哪怕是早就对天兵的行事风格有了一定了解的田季安,收到这个消息,都不免心有余悸。

然后立刻招来属官和幕僚,问道,“魏博境内现今有多少天兵,都在做些什么?”

今年以来,天兵在河北一直很活跃,不过收到王承宗的信,田季安才想起来要去调查这个数字。不过那才是几天之前的事,所以他还没有询问结果,如今却是再按捺不住。

好在下面的属官也很有紧迫感,已经将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

今年进入魏博的天兵,保守估计也在万人以上,这还是因为前段时间有不少人去了成德那边。

说到这里,属官也很惭愧,“若是早派人盯着这些天兵的动向,成德之变也并非无迹。”

田季安也有点可惜,但那毕竟是别人家的事,损失的又不是他。

仔细想想,就算提前知道了,能做的也有限,顶多是给王承宗通风报信,那还不如不做呢,谁知道天兵会不会转头就迁怒他?

尤其是很快,王承宗身死的消息也跟着传来,田季安就更释然了。

但是另一条消息就有些不妙。

这段时间,魏博上下一直在关注成德的消息,分内之事难免就有些懈怠。这一回过头来,才发现他们今年的税也还没收上来呢,而五月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也就是说,不止是成德的天兵在鼓动百姓抗税,魏博也一样!

错误答案已经摆在眼前了,田季安虽然性情好强,也不会非要拿鸡蛋去碰石头。打是不可能打的,但答应减税?魏博的军队可是比成德还要多,没有税收,他拿什么来养?

就在魏博上下迟疑犹豫,不知该怎么应对时,成德那边又传来了最新的消息,原本的减税方案作废,现在只能收一份户税了!

田季安甚至有点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当机立断答应他们,那至少还能收一份田税,一份户税。

不过很快就有幕僚开解他,天兵的消息传递只会比他们更快,就算他之前松了口,天兵也未必会答应。

田季安:“……”

属官和幕僚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趁着还没有跟天兵正式对上,田季安便写了信给幽州的刘济,寻找盟友。

结果他这边的使者才派出去没多久,刘济的使者就到了,也是为这事来的。……

跟田季安比,幽州节度使刘济对天兵就要生疏得多。

幽州的情况跟成德和魏博都不大一样,因为刘济不仅是个汉人,而且还是个读书人,年轻的时候一度游历京师,据说还考过进士。所以在河北三镇之中,幽州虽然是距离朝廷最远的,但反而是最有心向朝廷靠拢的那一个。

自从刘济接任幽州节度使,二十多年间,幽州基本处于稳定之中,与朝廷的往来变多,幕府之中更是网罗了不少士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益。

不过唐宪宗登基之后,展现出了英睿之态,李益就被召回京了。

但到了京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发展,因为他曾经写过一首《赠刘济》,其中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的句子,意思是有了刘济的知遇之恩,他已经不再怀念长安(朝廷)了。有人以此为由弹劾他,遂遭宪宗冷落。

说句公道话,刘济对李益确实足够礼遇,简直让人受宠若惊。李益还没到幽州,就一趟一趟派使者去迎接,等人到了之后更是亲自出城迎接,设宴入座时也让李益坐在贵客的位置上。

这谁遭得住啊?

不过刘济的毛病也跟朝廷一样,看人先看家世、郡望,所以出身陇西李氏的李益能得到他这样的礼待,其他人就未必了。比如王建就曾经由李益引荐,加入幽州幕府,但很不得志,前几年就主动请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