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是与先帝顺宗和永贞革新相关的人与事,似乎仍是一个不能提起的禁忌。

可现在有人提了。

这会不会是一种信号?

有人思虑,有人警惕,也有人暗中期盼……不过所有人都选择了暂时观望。

朝廷运转总是离不开钱的,那就离不开会理财的大臣,李巽在这个时候举荐程异,有点选中他来做下一任盐铁转运使的意思,朝臣们既要考虑朝政,也要考虑皇帝的态度。

这半年来,皇帝越来越心思莫测,对钱也越来越看重,焉知李巽的奏折,不是跟他通过气了才上的?

总要等皇帝表态了,他们才知道自己该拿出什么样的态度。

果然,皇帝根本没有跟政事堂商议,就直接做了批复,调程异往淮南试用,负责贡赋转运之事。

准备弹劾的言官收起了弹劾的奏折,想要援引其他永贞党人回朝的官员也偃旗息鼓。

只是试用,而且甚至都没让程异回京,而是直接前往淮南履任,显然皇帝并不打算放开对革新党的打压,只是因为人才难得,所以特旨擢拔程异个人而已。

这种中旨其实是不符合流程的,但三位宰相商议了一番,都认为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违逆皇帝的意思李纯近来做的不合流程的事,也不止这一件,但别的都可以反对,这一件却不合适。

就连武元衡这位当年曾遭革新党打压、如今登阁拜相的保守派,都保持了缄默。

政事堂这三位宰相,他资历最老、辈分最高,前两年也是很得皇帝倚重的实干派,如今却成了最边缘的那一个。

看得出来,皇帝对他很不满意。

当初李吉甫罢相出京,皇帝将他和裴垍提起来,本就是指望他们两个人加起来能胜过一个李吉甫,结果没几个月又将李吉甫召回,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现在皇帝如果要罢免一个宰相,那肯定是自己先遭殃。而且武元衡有一种感觉,他若是再遭罢黜,恐怕不会再有第三次为相的机会了。

这个宰相再不好当,那也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