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被贬到湖南一带。刘禹锡第二次被贬播州,也就是贵州遵义,柳宗元还认为播州太偏远,要主动跟他换呢。
最严重的,也不过是被贬到岭南。
跟西域比起来,岭南那也算是中国腹地了。
不过已经知道了结果,再去倒推原因,倒也能够找到一些说法。
李纯登基之后几次用兵获胜,就已经让朝野之间的武风渐长,安西军的回归,更是将这种风潮推向了顶峰。
尽管天兵看起来不像是大家印象中的强军的模样,但他们的强大却不容置疑。
慕强本来就是人的本能,何况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五十年里,大唐所受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了,如今终于有了一支能够力压吐蕃和回鹘的军队,眼看就能一雪前耻,朝野之间的热血之士又怎么可能不倾慕、不向往?
况且,身在朝中的官员不喜欢安西军带来的强大压迫感,但普通人却欣喜于天兵给长安城带来的安定祥和。
别说他们不清楚雁来在那场宫宴上的举动,就算知道,估计也只会拍手称快。
宦官不是什么好东西,宠信宦官的皇帝当然也不会一点错都没有。
不畏强权,甚至不畏皇权,本来就是文官集团极力主张的一种精神,他们没把雁来划分在自己人里,所以不认可她的作为,但外面的人可不会想那么多。
所以安西军的名声,还真没有雁来想的那么坏。
再者说,吏部的官员不愿意去西域,是因为他们本就已经身居要职,可朝中还有无数在不起眼的官位上蹉跎时光,既不能施展抱负,也没法指望升迁的边缘人士,总有人想放手一搏。
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本来也是大唐文人的升迁路径之一。
有了这种种考量,来报名的人虽然仍不算多,但长安城上百万的人口,总能凑出一些的。
跟雁来想的不一样的是,来报名的,更多是热血的年轻人。
就算去了西域没什么作为,大不了就是浪费几年时光嘛,反正他们还年轻,浪费得起。何况留在大唐也不可能立刻就身居高位要职,还是要熬资历,在哪里熬不是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