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这座矿井上的管事之人名叫杜芮,并不是官府之人。杜芮有个姐夫,其女在晋州,是端王世子的外室。而此人的妹婿,正是戴峰。”

他直接道:“端王府上,便是经由端王世子这外室的亲眷,和娄县官府建立关系,经由杜芮和戴峰的安排,秘密输送黄铜。”

皇帝坐在主位,面不改色听杨简一一说完,方问道:“以你之见,是谁想的招数,这么干的?”

杨简答道:“臣愚钝,不敢贸然推测。”

皇帝轻轻笑了笑,忽而道:“昔年朕检查太子功课,也查问过他身边伴读。你两位兄长当时都在东宫,如今一个在大理寺,一个在鸿胪寺,年纪轻轻,都是国之栋梁。”

他回忆道:“记得有一回,朕去东宫见着了你。你当时都不到十岁,来找你兄长,谁料因此被拦下了。朕问了你一个问题,你答对了,朕夸你聪慧,说来日要赏你。”

杨简记得此事,躬身道:“臣请命到龙爪司,陛下应允了。陛下隆恩,臣一日不忘。”

皇帝便道:“你那时便聪慧,如今连这样的事,都没有所见吗?”

上意难测。

杨简那时年幼,书读烂了都是忠君报国,尚不懂得收敛锋芒,见到天颜便意气风发,恨不能将满腹见识吐尽。

到如今,都成利剑,悬于头顶。

端王在封地偷运黄铜的事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并非一无所知,却一再不言。此次杨简前去,又只准查证,不许插手,显见得对端王的处置有所保留。

即便上苑出了那么多事,皇帝还是默许端王府上的手段,允了两家婚事。

在某种情况下,他是要逼杨家保端王。

杨简绝无可能在此种情况下,直言是端王主使。

杨简垂眼,思忖片刻,道:“世子在晋州,举止不检,生活奢靡。若因此动了些歪心思,也说不准。”

“之璘啊,恐怕还没有这样的胆量”

皇帝发出一句微长的叹,说不准对这个侄子是什么样的想法。

但他旋即又道:“这可是巧了。端王上奏请罪,道他育儿无方、教子不严,养得世子荒靡无度,生出祸心,借外室之戚,倒运黄铜以充私库。端王愿克扣自己年俸,抽封地收益弥补国库亏损。”

皇帝将一旁的奏本挑出来,轻巧地掷在桌前,道:“世子刚去,刚给了追封尊荣,这罪名能扣在他头上吗?端王这个年纪失了独子,朕还没给他什么,就允了他此求,合适吗?”

死者为大,他又要放过了。

杨简听到这句话,心里十分平静,一点意外都没有。

他其实无所谓端王有多么胆大包天。

他也无所谓原之璘这个愚蠢的倒霉鬼是不是为顶罪才丧了命。

但他还是多问了一句。

“那么那八十九个无辜丧命的百姓,要如何处置?”

--

杨简离了宫中,径自回了杨家。

他直接去找杨宏,又遇到杨籍被杨宏撵出来的狼狈样子。

他有些想不通,这个愚蠢的兄长,明明知道父亲不看好这门婚事,何必天天上门找骂?

杨籍脸上的沮丧与狼狈却也只是出了门就消散,仍旧是笑意轻松的天真模样。

他看见杨简,快步走过来,满面关切地道:“怎么穿着官服就来了?刚从宫里出来罢。这么久没见你了,母亲很想你,要不回去换身衣裳,随我先去见母亲罢?”

杨简淡淡道:“兄长替我向母亲问安罢,我先去见父亲。”

杨籍顿了顿,小心道:“八郎可知道了?我与郡主定婚的圣旨下了。”

杨简道:“我知道。”

他没什么表情,杨籍看着他,反倒又笑出来,道:“我就知道和你说是对的。父亲和大兄都不满意,我若多言,便要黑脸。还是八郎对为兄更好。”

他又要习惯性地絮叨起来。

杨简打断他道:“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