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升官还要郑山辞多提携他才是。至于越级去讨好梅侍郎,这是极为没有分寸的事,聪明人都不会这么做。玉风把这活揽下来,心里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争取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
他不是像萧高阳,梅淮跟姜兰礼一样,他们三人是前三甲,虽说现在还是正六品的主事,但前途无量。像是他们这类人,科举的名次不显,家中又无甚背景,只能求着上官垂怜,好生提携一番才有可能获得升官的可能。
郑山辞还是先去看了文书,到了制瓷坊后,刘管事见是郑山辞来了,脸上喜笑颜开,先是见了礼,带着郑山辞去看陶瓷,“白瓷卖得紧俏,现在的工人都是卯足劲在做,本来库存里还积压了一些白瓷,现在全卖完了。还有几个大商人给我们下了订单,要到外州去卖。”
刘管事把订单递给郑山辞。
郑山辞一看,难怪刘管事喜形于色,这几个大商人订下的货拢共算起来就有五万两银子了,他们先付了定金一万两。这些银子都是记录在账本上,容不得半点虚假。
刘管事也未曾见过这陶瓷这般好卖起来,一溜烟就卖完了。还有不少京中的贵妇人想要预定,这让刘管事觉得他们是卖甚瓷,京城中的贵人们都是欢喜的。
“这白瓷还能再卖一个冬天,余下的给我看看其余的陶瓷。”
刘管事当下是对郑山辞信服,他差杂役去打听,知道这是借了别处的风才让他们的白瓷好卖起来,正如郑大人所言,这冬天过去后便不可大量生产白瓷,免得卖不出来积压在库房里。
余下的陶瓷他们还做了茶具,郑山辞瞧了茶具一眼,“把茶具上染上梅花的纹,这梅花用雕刻出来的,不要上色更显清雅。”
刘管事忙不迭点头,“郑大人的话,小的是信的。”
花瓶是卖出去了,再带一阵茶具的风,这个冬天赚的就够他们吃一年了,要是茶具卖得好,够他们开张吃两年。
现在这制瓷坊哪还有当初奄奄一息的模样,如今工人们都是打足了鸡血,巴不得每天都做几件拿到铺子上去卖。
“马上年底了,让工人们多上点心,年底我给你们包个红包。”郑山辞笑着说。
刘管事应承下来。
晌午制瓷工人们吃饭后有一个时辰的午休时间。在吃食上面,郑山辞也是跟厨房说好了,每五日让工人们见一次荤腥,每天都是三菜一汤的标配,油水也足。以前厨房也还不错,但还是有些懈怠,被郑大人说了一通后,又见着纺织坊那几个厨子的下场,这般制瓷坊跟印刷坊的厨子引以为戒,不敢耍甚么小心思。
如今有人管着,他们就愈发小心了,厨子知道分寸后,工人们就吃得好。换了管事每个月的月例也没拖欠。
“大伙先吃着,郑大人刚才与我说了,大家好好干,年底给大家包一个红包。”刘管事借着吃饭的时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