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讲史记。

谢承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头沉思。

武明帝今日无聊便又来藏书楼看看,竟还看到了那个年轻官员还有自己的大儿子,武明帝唇角勾起。

“敢问大人,你如何看待汉文帝的做法?”

武明帝挑眉,这回还问上问题了。

郑山辞只说汉文帝是一位仁德皇帝,诸如此类的话,他话锋一转,“公子关注点在文帝如何应对危机才是,而不是落在评价上。对于帝王,更要关注他所在的朝代跟背景上,再通过对比大燕的处境,这般相对而来,收获更大。”

郑山辞只当是在跟一位公子解答问题,他提供了一个看待事物的角度。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那么他做出的选择和处事风格就是不一样的。

关注帝王的功绩固然好,但这离他们太远了。关注一下帝王面对什么样的处境,作为臣子应该怎么做才能为帝王解忧,然后迁移到大燕的朝政上。

谢承却有不同的感悟,他拱手,“多谢大人,受教了。”

郑山辞看了书到了时辰便离开了。

谢承回到皇子所,他拿着史记,自己坐在椅子上,让小太监给他研墨,提笔写文章。

《大燕弊病五则》。

郑山辞回到户部喝了一口枸杞乌茶,他继续处理事务。

……

今日给谢承跟谢澹上课的是魏次辅,他是每五日来一次,算不上正式的老师,只是担了一个名号。皇子的教学有赖于詹事。

魏次辅给他们讲完课后,谢承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魏大人看。

“殿下,容臣仔细看看。”

谢承心中还有些忐忑。谢澹听闻探头伸出脑袋去听魏大人会如何说皇兄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