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厂党委还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职工们开设了政治夜校、妇女进修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七二一工人大学能办这么多事情,怎么就不是大学呢?”

孙婕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同?时问道:“有的工厂担心职工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会?影响厂里的正常生产,曙光厂一口气抽调了60名职工脱产上?大学,又办了两个?半脱产班,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叶满枝笑道:“我们选拔学员的时候,首先考核的是政治素养,只?有政治过?硬的同?志才能进入下一轮笔试。所以这60名学员的思想觉悟都?很高,车间?忙不过?来的时候,大家经常在课余时间?返回原岗位参加劳动。”

孙婕抓住她的话?头?,接着问:“之所以让工人脱产学习,就是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工人大学的学员既要上?学,又要抽空工作,能保证学习质量吗?”

“我要是跟你说能保证,报纸读者八成要怀疑的吧?”叶满枝笑着说,“工人大学的教?学与实际生产结合得相当紧密,而且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

“工人大学开课不到一个?月,就有一位名叫吕芳芳的学员,为厂里改进了电视机外壳,直接将外壳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

“另外,有一位同?志叫韦爱华,是所有学员中年龄最大的,39岁,贫农出身,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家庭和学业负担都?很重,但是在大学学习半年以后,她根据电视机车间?的生产需要,创制了一种偏转线圈半自动绕行包设备,大大提高了偏转线圈的生产效率。”

“学员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中,这样?的学习质量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吧?”

孙婕的采访时间?很长,内容问得很详细。

临近下午下班时,叶满枝才将所有问题解释清楚。

孙婕说这篇采访稿要好好打磨,可能要等到春节以后才会?刊登。

叶满枝当然没有异议,亲自将人送出了厂大门。

然而,原以为要等到过?年以后才能看到的内容,却在一周后出现在了省报的头?版头?条上?!

标题是《贯彻落实七·二一指示精神?记滨江曙光机器厂是怎样?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的》。

右下角还放了两张相片,一张是工人学员在车间?上?实践课的画面,另一张是叶满枝和苗素芬穿着工作服,与学员们在简陋教?室里的大合影。

前一张相片是孙婕自己拍的,后一张是报社从?曙光厂宣传科提供的几张相片中挑选的。

曙光厂的工人大学,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登上?了省报的头?版头?条!

不但外界惊讶,连曙光厂自己人也没想到!

叶满枝办公室的电话?,快被熟人打爆了,全是看到新闻以后,第一时间?恭喜她的。

其实她自己也懵着呢,她以为能在第二版有个?位置就差不多了。

完全没料到会?是头?版!

登上?省报头?版头?t?条的荣誉,仅次于?登上?《人民日报》了!

放下电话?以后,叶主任安排了三项工作。

一是通知老叶他?小闺女上?报纸了,还是头?版头?条,他?可以多买几份报纸,在街坊和亲戚之间?大肆显摆。

二是将这篇报道贴到厂宣传栏里,并?在广播里分时段播报三遍。

三是让厂办将报纸留底,以后可以作为关?键素材,放进曙光厂的厂志里。

至于?其他?人提出的中午吃肉的要求,叶满枝暂时没答应。

她想等另一件事尘埃落定后一起办!

“康主任,咋样??成本算出来了吗?”

康健没答话?,将财务科刚交给他?的一沓材料递过?去。

叶满枝手心冒汗,快速往后翻,办公室里全是唰唰翻动纸张的声音。

直到翻至最后一页,她将目光定位在末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