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2)

铁券背面,则是明明白白的“免死”两个大字。

所以,这是南阳王给她的?

可是,丹书铁券只能免老南阳王后人的罪吧?

姜行娓无语凝噎地将这宝贝装好,暂时不知如何处置。

吃过早饭,庄氏带着贴身丫鬟和几个管事的过来了,手里还拿着几本册子。

“六郎七七已过,你无须再着孝服,也可出门宴饮了。你是长房唯一的儿媳,从今日开始,得学着管家才是。”

姜行娓觉得属实没这个必要,委婉地拒绝:“娘,我觉得凡事须得三思而后行。”

庄氏疑惑抬头。

“儿媳的意思是……不学行不行?让五妹妹去学行不行?或者”

“不行。”

庄氏两个字堵住她的嘴,将册子放在桌上,说:“每年小雪前后,城中官员富户都会搭棚施粥,救济附近的贫民百姓,府中也要设十全宴,宴请各家女眷,今年这两件事,便由你来办。”

姜行娓往年也会施粥,但都是借的积善堂的地,十全宴她也去过,但只是城中富户办的。

“虽是第一次,但你务必用心办好了,尤其是今年的十全宴。

“二房的朵儿和蕖儿都到了出阁的年纪,却一直没有门第相当的人家上门相看,你二婶想借着十全宴的机会,好好替两个女儿寻一寻。

“你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闻管事也是个妥帖的,会在一旁帮衬。”

姜行娓大眼睛转了转,忽然极有兴致地问:“到时候,可是全城的富商官家女眷都会来?”

庄氏总觉得她在动歪脑筋,但还是实话实说:“不止。”

姜行娓瞬间笑眯眯甜滋滋:“娘放心好了,我一定给您办得妥妥帖帖!”

白花花胖乎乎的银子啊,赶紧都到她的口袋里来!

第50章:太过分,也行……

看完往年施粥和十全宴的花费账册后,姜行娓心中便有了大概。

她叫上闻管事,决定先去城外施粥的地方看看。

“城外一里处有个旧廊亭,是明州下辖各村镇进城的必经之路,往年各官员富商的家眷都会在那里设粥棚。

“咱们伯府的粥棚通常是在廊亭的最中间,也是最大的一块地方,因为小雪前后施粥的传统,就是咱们夫人建立和流传下来的。”

姜行娓倒是不知道这个,到达廊亭后下来一看,只能对闻管事微笑。

“说好最中间那块地方是伯府的粥棚呢?”

闻管事抬眼一看,脸色当即沉了下去,因为最中间那片地方,现在已经堆满了搭建粥棚的材料,正有个管事在吩咐匠人准备着搭棚!

那人,闻管事还认识!

“……奴才方才话里说了,是通常,所以也有不通常的情况。”

姜行娓懒得跟他耍嘴皮子,看了眼亭子中间,想了想说:“都是为百姓做好事,倒也不用计较这些。”

闻管事:“那是曲府的人。”

“但我这人就爱计较。”

话落,姜行娓便走过去,问:“你们的粥棚是打算设在这中间吗?”

曲家管事早瞧见她们了,客客气气地一拱手:“六少夫人,这无主的地方不是谁先到谁先得吗?”

姜行娓看向谷雨。

谷雨站出来,“啪”地一巴掌甩得那管事直接耳鸣!

“先到先得……确实可以,但唯独你们曲府不行。”

曲家管事哪能想到她这么蛮横,气冲冲地喊:“六少夫人您也太不讲道理了!”

姜行娓抱着手炉,睥睨一眼:“理须与明理者辩,我就不讲理,你待如何?”

曲家管事还真不能怎么样,嘴皮子哆嗦半晌才挤出话来:“曲府前年也用了中间这块地,伯爷都没说什么,六少夫人这样未免太霸道!而且都是亲戚,何必闹的这样难看!”

姜行娓被风吹得有点冷了,语气也跟着凉了三分:“曲家与老夫人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