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出门在外的留学生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年的忙碌当中,最扎心的时刻,莫过于过春节。
农历新年的时候,大多数学校基本已经开学一个月左右了,依旧正常上课,有的还正赶上quarter system(学季制,9-11周为一个学期)的期中考试。
苦哈哈的留学党们不是在连夜赶due,就是在图书馆喝着红牛学习复习,不少人晕头转向地从考场出来,接到家里人的拜年微信,才会后知后觉地发现:哦,今天是年三十啊!
前一天晚上睡觉以前,林曼和家里视频通话,听着许若兮不放心地一遍又一遍嘱咐她,“曼曼啊,过年了,你在那边怎么样啊?下没下雪?别冻着了!出去吃点儿好吃的,不许跟她们别人学什么减肥。学校旁边有没有中餐馆啊?他们会不会做糖醋鱼啊?你最爱吃糖醋鱼了。过年得吃鱼,年年有余……”说着说着,又开始抹眼睛。
林曼赶快接过话茬,“许姨,我好着呢!刚刚下了雪,很漂亮。你给我寄来的那件大衣特别暖和。教授和同学都特别好,宿舍也很舒服,不用担心,哈哈哈哈……”
她赶紧挤出几声夸张的笑声,要不然,恐怕也会红了眼圈。
1. MLA: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缩写,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目前已经出了第8版。
2. 低度数(5%?)伏特加果味预调酒,大概跟国内的“锐奥”一个路子?(很好喝哒!酒量不高的妹纸也可以试试哦!)
撩愈【SP 1V1】六十二. 过年吃糖
六十二. 过年吃糖
转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曼便听见了自己提前订好的闹钟。
难得上午没课,可是她却放弃了补觉的大好机会,掐着点爬起来看以前在国内极为不屑一顾的春晚。
在留学生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哥看的不是春晚,是情怀。”
外面是灰冷灰冷的天空,看样子又有一场雪要下了。
旁边宿舍的同学,楼下便利店的员工,公交车的司机……对他们来说,今天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寒冷的星期四,只有林曼自己知道:过年了。
她去厨房给自己煮了一碗亚洲超市买来的速冻饺子,当作早饭。
正好遇到隔壁的同学来冲麦片,满脸惊奇地感叹林曼的早餐很“盛大”。
林曼笑笑,解释了一句,“今天是中国的新年,现在这个时间,正是该全家聚餐的时刻。”
那位同学“哇”了一声,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语气激动地喊了一句,“Happy Chinese New Year”,然后又冥思苦想了一阵,才恍然大悟似的又冒出一句带了浓浓粤语味道的“Gung Hay Fat Choy(恭喜发财)!”
电脑屏幕里的主持人们在倒数着新一年的到来,林曼回着手机里一条条的拜年微信,又在高中同学群里抢了会儿红包,顺便和大家一起吐槽春晚的节目。
虽然春晚本身似乎变成了他们聊天叙旧的背景音,但林曼却觉得这和小时候一到快过年,大街小巷出奇一致的BGM“恭喜恭喜恭喜你呀~”一样,说不上来哪里好,甚至有时还被大家调侃,但却是一段无法替代的共同回忆。
而这样的回忆,现在在这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小宿舍里,在凝结了寂寞的空气里,更显得尤为珍贵。
手机震了一下,有一个单独的红包发了过来,是骆霄。
他发过来的是个666的红包,伴着一句中规中矩的祝福语,“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林曼略想了想,回了一个等值的红包过去,和一句“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骆霄应该是在家里过年吧,林曼忽然有点儿羡慕,想起来了刘德华的首《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