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 / 3)

王静怡回神偏头看着窗外,晴朗的天若不是那片白很难让人相信外边冷得要死,“四弟起了?”

“恩,还帮我打扫鸡圈了呢!说等着帮你生活煮腊八粥吃!”把背篼里的帷帐用手压了压,天冷洗衣服都是烧水洗的,他怕王静怡冻着了。

“行,马上就起了!”伸了伸懒腰,走到外边屋内外的温差让她缩了缩脖子,禁不住打了个哆嗦,徐茂青转身,“把领子裹紧些,小心灌了风着凉!”

王静怡听话的把衣领往上翻,脖子上围着的是暖脖套,是徐茂青在镇上买的,说城里的小姐夫人怕冷冬天都会围着,暖头套,暖手套他也买了几套,生怕王静怡冻着了。

别说王静怡带着这些真实感叹古代人心思细腻,现代用毛线织的古代就已经存在了,虽然是用布或皮缝的,可都说明古代人的脑子好使,想到的法子也是新颖别致。

煮了整整一大锅粥,期间王静怡一直守着,手滚后就要用勺子不时翻滚,不然掺杂了糯米的粥会粘锅,再慢慢加入红枣,莲子等......

整整熬了一个早上粥里的薏仁才渐渐变大,在红色的衬托中凸点的白霎是讨喜,徐四郎一直盯着王静怡的手,每见她捞起看一次他就问,“二嫂,能吃了不?”

连续几次王静怡被问得烦了,狠瞪了他几眼才让他乖乖闭嘴,最后把红糖倒进去又熬了会儿,感觉红糖的味道全部渗进粥里了才摆手,“差不多了不用再添柴了......”

徐四郎欢呼一声跳了起来,埋头看锅里的粥却被氤氲的水汽烫着了脸,赶紧把头缩了回去。

徐茂青去后山砍柴了,说前几日下大雪难得天晴找找有没有枯柴。自从村里人开始上山,山里的资源就少了起来,让王静怡尤为心痛的就是八角茴香了,可能是自己去摘茴香的时候被人看见了,她下次再去的时候上边只有光秃秃够不着的枝桠了,遗憾如她还好当日摘了些回来,不然一点都没自己的份了。可见,八角茴香都有人要更何况是柴火?

想着下午徐茂军他们要来,王静怡让抬了张小桌子去院里,拿出零嘴放好,中午三人也只是吃了一碗粥,看着徐四郎意犹未尽的模样,王静怡不忍也要说道“你二哥买的东西多若之后想吃我再做,今天若是二钱,山哥儿他们过来没腊八粥可就丢你当叔子的脸了!”煮了一大锅按理说肯定够了,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多留下比较好。

徐茂青忍不住点头,以往腊八他们不会去别人家走动,别人家更不会来,都说腊八那天来的客人越多家里越吉祥,他们来的时候帮忙踩走一年的霉运,故而腊八那天人越多就说明来年家里越红火。

“二嫂,粥怎么熬的?比地主家的都好吃!”村里没钱的人家想吃腊八粥只有去地主家门口,管事每年都等着人上门,来的人只要说几句讨喜的话,调皮的用脚跺两下,管事就会吩咐给他们粥喝,在徐四郎看来最好的粥无非就是地主家的,可一尝她二嫂的手艺才知道地主家的真不算啥。

地主有专门厨子,腊八粥本就是为讨一个彩头怎么用心做好?

吃了饭刚把碗筷收进灶房就听见从外而至的说话声以及爽朗的笑声,把碗筷泡在锅里王静怡就迎了出去,见识何氏一家跟许氏三人,她笑道“今日怎么想到从前院来?”要知道徐刘两家后院互通后前门基本都是迎别人的。

“今日可不一样,咱是来蹭喜气踩霉运的的当然要从前门进!”许氏知道问的是她,答话道。

“弟妹,原来你早就知道咱要来啊?”何氏看着桌上放的东西,糖还有瓜子,桂花糕哪样不是好吃的?

搬开凳子让几人坐下,捧了一捧吃食让山哥儿兜着,盯着何氏的大肚子“对啊,知道你们要来早早就让二郎准备好了的,坐会,我给你们盛粥去!”说着就进了灶房,徐四郎跟着进来端碗,虽然是第一波客人,碗里的粥可是满满的一大碗,众人尝后意犹未尽徐茂军称赞说比他家的好吃太多,许氏也忍不住赞叹,“你刘大哥买的东西也这些为什么熬出来的味道就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