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妈叹了口气:“刚结婚的时候陈红出海打过渔,收获也不错,于照华和于海都反对。觉得一个女人出海,他们家丢人,就不让她干。

随后陈红怀了孕,生了孩子也离不开人,于照华身体不好,干地里的活也吃力,她就接手了,也就平时赶赶海赚点零花钱。”

“他们家爷俩,一辈子目光短浅,自己不行吃不了海上这碗饭,觉得别人也不行,你现在看看,人家真不行吗?

陈红要真干起来,甩他们爷俩八百里地。也就刚结婚人家陈红不愿和他们反驳,顺着他们罢了。”

中年妇女趴在李大妈耳边悄悄说:“我听到刘老虎媳妇说,上次台风后几天,陈红钓鱼就卖了5万多。

现在她只要出海,平平常常一次都能卖个七八千块,于海在外面一个月听说才三四千块钱工资,陈红一天顶他俩月收入,我看过不了多久,陈红就会富起来,于海肯定会后悔。”

“这话在外面可别乱说,陈红挣这个钱也不容易。咱家船上都是三四个老爷们,陈红就一个女人干活,不拼命干能收获这么多吗?

这鱼就是躺在海面上,不是也得弯腰去捞吗?何况哪里会真有鱼老实地等着人捞呢!”李大妈嘱咐她说。

中年妇女拍着胸脯保证:“婶子放心,咱不会往外说的,咱自己没本事也不会嫉妒有本事的人。

人家陈红真要发了财,都一个村的,咱就是借钱也有门子借了。怎么样也比大家都穷强!”

“这话说得对,咱村说起来人都不坏,都挺团结的。村里的富裕户越多越好,左邻右舍在旁边捡点漏好处也不少得,比全村都是穷鬼好的多。

再说了,海里的鱼不被我们村的人捕也会被其他不认识的人捕,大海也不是咱家的,还是得互相帮扶着才能多收获点。”旁边的老人插话地说。

陈红刚出门,村长老两口就进门了。于洋爷爷迎出来,“陈红今天又出海了,你们怎么来了,找陈红有事吗?”

村长边随他进屋边说:“没啥事,这不是寻思趁这几天地里没活,来看看陈红有啥活,来帮着干干。你今天怎么在这里?”

于照华炫耀的说:“这也是我家,在这里有什么稀奇的。”

“能不能好好说话了,看把你能的!”村长训斥道。

“昨天晚上于洋在老宅睡的,早上一睁眼就要找妈,我就把他送回来了。陈红不让走,非要留我吃饭。这不吃完饭陈红要出海,让我们爷俩看家,正好你们来了,先喝杯茶,等会帮忙晒鱼干。”

于洋爷爷高兴地说。把果盘递到郭婶面前,“嫂子吃点水果,陈红也不知道在哪买的,这草莓和蓝莓可好吃了。表哥你也吃点,一点也不酸。”

村长心想:你不酸我酸,儿子都和人家离婚了,还在这拿公爹派头呢!

村长恨恨地吃着水果,“今天都干啥活呀,于大总管?”

郭婶看着他表兄弟俩个逗嘴,吃着水果直笑,都半辈子了,这表兄弟只要到一块就明争暗斗,她早习惯了。

大家喝了茶吃完水果,一起进了厨房。兄弟俩把鱼都给搬到院子里,郭婶开始清洗,村长开始宰杀清理内脏。

于洋爷爷去杂物房把晾晒鱼干的架子都找出来擦洗干净,院子摆了一排,看着摆不开,又搬上屋顶摆了两排。

“把鱼摆的薄一点,尽量晒干一点,明天预告有雨,别捂坏了。”村长在那指挥说。

“知道了,陈红说了晒个差不多就行,明天她用烘干机再给烘干,坏不了。陈红买了一台烘干机,你不知道吧!”

“是吗?我还真不知道,我都老长时间没来了。她整天出海,来了也锁着门没见到人。机器好用吗?”村长问。

“不知道,应该好用吧,陈红说里面现在烘着鲍鱼呢!这台机器花了快4000块钱,这么贵肯定好用。”

“陈红又潜水了,啥时候抓到鲍鱼了?”

“不知道,我也没问,年轻人的事,咱也不能管,问多了也没用。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