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毛笔字。

陈红趁他学习,去厨房忙活自己的活。她先发了一大盆面,准备晚上把馒头包子蒸出来。

又把空间里特意种的秫谷子磨成的小米面拿出来一大袋,足足有五十斤重。

先挖了一大瓷盆秫谷子米面,用开水烫了,用筷子搅拌成松散的面团凉着。

又把空间里的干枣洗了半盆,控干净水,挖去枣核。

这时候烫秫谷子面也温和能下手揉了,把去了核的红枣揣进秫谷子面里,捏成一个个拳头大的枣窝窝。

把在济南集市上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胡叶取出来两把,开水烫过,洗干净一片片铺在笼屉上。

一片胡叶上放一个窝头,放了满满一屉,上面再加一屉,一大瓷盆的秫谷子面加半盆子红枣。

陈红一共捏了三屉窝头,大灶里烧火,她开始蒸起了黄粘窝窝。

这一口陈红想了十几年了,因为农村秫谷子越来越难弄到,这种济南当地的过年美食,陈红太多年没吃到过了。

秫谷子又称糯粟,有的地方也叫粘谷,是陈红老家传承最古老的一种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