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3)

士雁顺利地嫁出去,亦是她的心愿,所以就没敢同席夫人顶嘴,只默默地把训斥受了。

其实席夫人在京城也没多少故交,但太爷刘显仁认识的人不少,钱姨娘同一些官宦人家的妾室们亦有来往,因此没过多久,便寻到了一门同刘家尚算门当户对的好亲――男方姓涂,将门之后,先曾祖曾任从一品建威将军,祖父现任从二品定国将军,父亲现任正四品明威将军,他自己则是上届武举的武状元,现在京师军营正七品把总的位置上历练。

但从官职上看,倒是刘士雁高攀了,不过在当朝,书香世家大都矜持自傲,不大愿意把自家闺女嫁到武将家去,所以席夫人托媒人去涂家把结亲的意思一说,那边就很爽快地答应了。

当庚帖换成,亲事订下之时,席夫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鉴于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她还是趁热打铁,尽快地同涂家议定了婚期,就在开春后,三月初八。

这个时间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实在是太过仓促了,涂家人难免会有疑虑,不过席夫人找了个很好听的理由,她对涂家人的解释是:“我们来京城前,才请我们苏州最负盛名的圆寂大师给她们姊妹俩测算过八字,结果大师说,她们这两姊妹,必须妹妹嫁在姐姐前面,以后才会过得美满如意,而我们家的十四姑娘今年已经十五了,过年就满十六,亲事不能再拖了,虽说她只是庶出,但我们家对姑娘们一向一视同仁,都看得极重,所以为了她的亲事着想,就只能赶着把妹妹先嫁了。再说了,你们涂家亦是世家大族,家世人品摆在那里,就算日子稍紧些,我们一样放心得很。”

她这番话动听得很,当即便打动了涂家的老太太和涂家大太太的心,不但同意了婚期,而且大赞刘府善待庶出子女,极有大家风范。

席夫人目的达成,心满意足地领了乐氏回家。乐氏心头的大石头落地,在席夫人面前便由衷地尊敬起来,但席夫人却一反常态,懒怠理她,面儿上淡淡的。乐氏察觉到席夫人的态度不对,心下惶恐,行动间愈发小心起来,甚至主动提出交出管家大权,但席夫人只是但笑不语,让乐氏徘徊在厅堂门前,久久不敢离开。

她的预感没有出错,当晚太爷刘显仁的指令便下来了,让席夫人把乐氏赶回娘家,至于休不休,等大老爷刘振兴来信后再作决定。乐氏娘家可不是无名之辈,要把她赶回娘家,可得有充分的理由才行,对此,席夫人在给乐家的信中,写的是乐氏不孝,顶撞长辈,且多年未能养下儿子,犯下了七出之罪。

其实这些理由,都只能说是牵强附会,因为若要认真论起来,从来没有哪个官宦人家会因为这些理由把媳妇赶回娘家的,毕竟大户人家娶妻,并非完全为了传宗接代,还有世交联姻的因素在。至于顶撞长辈,责罚便是,哪值得赶回娘家,真是小题大做。

不过席夫人自信满满,因为她相信,乐氏为了自己最后的体面,会编出一个好理由给乐家听的。

乐家远在金陵,不过再远乐氏也不得不回去,席夫人让人备了马车,第二天就把她送走了。

临行前,刘士雁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不过她现在在刘家毫无地位可言,哪有人理她,没过会子,就被两个婆子强行架回房去了。

乐氏一走,最开心的当属贾氏,因为当家一职空了下来,她又有机会了。这次她没有多费周折,就拿到了管家权,因为席夫人别无选择了,不过私下里还是提醒她,若是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记得来问她,或者去向钱姨娘请教。贾氏表面点头答应,但其实心里不以为然,心道当家不比做生意,她从小就见她娘打理家务,能错到哪里去。

因为当上了家,贾氏高兴非常,先回娘家炫耀了一番,然后便回安福胡同安心住下,再不提回娘家住的话了。

有人喜,便有人悲,乐氏走后的第二天,刘士雁开始绝食,滴水不进。席夫人晾她晾了两天,见她还是甚么都不吃,就有些心慌,赶忙命人把贾氏和远在香椿胡同的苏静姗都叫了来,同她们商议。

贾氏撇撇嘴,道:“理她呢,多饿几天,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