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3)

子监的事,于是姐妹俩一商量,不等苏静姗来赶人,自己主动提出,想第二日一大早就返回东亭去。

苏静姗听了,自是求之不得,禀明席夫人后,就马上命人备轿备船,一刻也没耽搁地送她们回去了。船离岸的消息传来,苏静姗大大舒了一口气,道:“这才来一天,就和六哥搭上了,若再多留几日,还不知怎样呢。”

刘士衡对于这位二姨姐,也只有苦笑摇头的份,心道,以后见了她,还是远远地绕道走,免得惹上一身骚,激怒了……想着想着,不自觉地朝苏静姗看了一眼,然后兀然地问:“姗姐,你那把匕首呢?”

“哪把匕首?”苏静姗很是奇怪。

“就是你捅过你哥的那把。”刘士衡一面问着,一面朝她身上瞄,心想,她而今身在刘府,生活安逸了,应该不会在带刀子在身上了罢。

岂料苏静姗嗖地一下就从怀里拔出一把雪亮雪亮的家伙,举到他眼前晃了晃,问道:“你说的是这个?”

刘士衡被唬得朝后一个移步,连飘丈把远,方才停下讪笑道:“你如今有我保护,还要这劳什子作甚,难道是嫌我的功夫不够高么?”

苏静姗上下打量他几眼,意味深长地笑道:“此刀正是为你而备。若非你功夫高,我还不会将它磨了又磨呢,就是怕它到时不好使。”

“甚,甚么?”刘士衡尽管猜到了此刀的用途,但还是震惊无比,结结巴巴地问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启程

第一百三十五章启程

苏静姗没有解释那把匕首的具体用途,只是神秘地一笑,然后转身出去了。刘士衡直呼家有悍妇,可他与苏静姗,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有甚么好抱怨的,于是叽咕了一会儿,就又丢开手,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且说那刘士元,派媒人去东亭提亲,自是很快就获得了苏留鑫的首肯,把苏静初娶进了家门。而苏留鑫生怕苏静初出阁的事被隔壁的王秀才知道,特意让刘士元趁天黑来抬的人,静悄悄地,谁也没让知道。苏静初虽然觉得有些委屈,不过一想到好日子就在后头,因此也就忍了。

刘士元娶得美人归,心满意足,几乎天天宿在苏静初房里,两人好得蜜里调油。大妇汪氏看不过眼,却也不去当面捻酸呷醋,而是径去了刘士元的祖父面前,称刘士元念书多年,却迟迟未有中举,皆因乡下条件有限,没有聘得一位有学问的先生;而苏州刘府即将赴京,何不求他们把刘士元一并带去,再托刘尚书走个门路,将他也送进国子监去念书,就算此路不成,在京城寻个好些的书院念书,也比总窝在乡下的强。

刘家的这位二太爷直呼孙媳贤惠且有见识,只怕刘士元中举指日可待了,于是马上修书一封,命人送去京城给刘尚书;然后亲自带了刘士元登门苏州刘府,求席夫人把刘士元带去京城。

刘士元是亲亲的本家亲戚,照着当朝的习俗,别说托席夫人把他带去京城,就算直接赖上船,也是无人会说闲话的;但刘二太爷却还这样地尊礼,亲自登门来说,席夫人自是满口答应,称赴京前几日就派人来接。

刘二太爷又反复强调,只是坐刘府的船,其他一应开销,都是他们自己出,并奉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一份。席夫人知他家在乡下也是富甲一方,实足的土财主,因此依了他的话,但礼物却坚辞不收,只留了几样土产,说是带去京城给刘尚书尝尝,并回送了他好些自家园子里产的果子和自家厨子做的糕点。

刘士元还从来没有去过京城,因此极为兴奋,并十分感激提出此项建议的妻子汪氏,因此当汪氏以专心念书,不能分心为由,不许他带任何通房和妾室去京城的时候,他不仅满口答应,而且向汪氏保证,就算到了京城,也绝不会在那里纳妾,一定专心致志地念书,争取让她早日当上举人娘子。

对于刘士元的这个态度,汪氏十分满意,并趁机没给他安排带去京城的丫鬟,只点了几个小厮给他。刘士元对此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任由汪氏去打点。

苏静初初闻刘士元即将赴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