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1 / 2)

陈一丁,三十五岁,新华社驻叙利亚战地记者,一九八二年生于中国河北,二零一七年死于叙利亚。

死因:赶赴战地途中,被is武装支持者活活烧死。

以上,是他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唯一能被少部分人熟知的生平。但也只是须臾,因为过了这须臾,闯入人们眼中耳里的,就会是新的社会新闻,新的娱乐明星。

薛定拿着电话,听着赵令平沉重的呼吸声,不知过了多久,才听不出语气地说了声:“知道了,我马上去社里。”

挂了电话,他脱了这身家居服,一件一件穿上正装。

衬衣,领带,西装,羽绒棉服。

他在大门口换上皮鞋,伸手拿过搁在鞋柜上的手机,仿佛出门上班一样,只除了窗外一片宁静的夜色,并未天明。

只除了他握住手机的右手,用力到指节泛白,几乎将那小小的金属机器捏碎。

一夜美梦,只做了一半。

剩下的,是一场难以忘却的噩梦。

作者有话要说:  .

作者根本来不及说什么,赶紧顶锅盖逃走……

甜这么久了,咳,来点玻璃渣?

第35章 归来

第三十五章

薛定没有车。

自打他进入新华社起,就开始接受外派, 反正常年奔波在外, 车对他来说并无必要,也就一直没买。

凌晨三点半, 又是下雪天, 就是皇城脚下也不好打车。

他快步走出胡同,鹅毛大雪落了满肩,却恍若未觉。

等了约莫十来分钟,好不容易看见路边来了辆空车, 这才从冰天雪地钻入暖气融融的车厢内,手脚都冻得冰凉。

“去诚实胡同。”他低声报出地址。

师傅是本地人, 笑呵呵问他:“哟,这大半夜的,冒着大风大雪往外赶,是有要紧事儿不成?”

一听那口音就是城南人,地道的京片子。

城南人爱唠嗑, 说话也亲切。

薛定的心里冰封万里, 没有一丝暖意。

太多情绪堵在胸口,叫他呼吸困难, 浑身发冷。就是出租车内暖气足, 也根本吹不进心底。

他嗯了一声。

师傅看他一身正装,又亲切地追问:“去诚实胡同办事儿,又赶这么急,您怕是新华社的吧?”

薛定又嗯一声。

师傅也不嫌他冷淡, 约莫是大晚上开车,好容易有个伴,话匣子一开就停不下来。

“新华社好呀,能进去的个个都是好样的。看您这气质、这派头,也是人中龙凤。您在里边儿是做什么的?肯定有两把刷子。啧,光是听着新华社这三个字儿,都觉得倍儿高端……”

薛定没有听进去他说了些什么,耳边只有那零零散散几个词,大概知道师傅是在夸他的职业。

陈一丁的事萦绕在心头,像是一块巨石,死死压住他。

他抬头看着车窗外的漫天大雪,车灯与路灯连成一线,好一个辉煌的不夜城。

沉默半晌,他轻飘飘笑了两声,“好?有什么好的。”

师傅一愣,止住了话头,侧头看他一眼。

年轻的男人抬头看着远方,夜色浓重,车外是止不住的大雪,而他的眼底似有抹不去的悲恸,寂静无声。

*

大厅里,赵令平与几个同事已在那候着了,个个身上都带着些湿意。

外间风雪大,连夜赶来,难免沾染上少许。

薛定推门而入,扫视一圈人群,入目所及,每张面庞都带着难以消解的沉重。外间的风雪能被室内的暖气驱散,人心却不能。

赵令平素来看重他,见他来了,眼中才流露出些许悲恸。

“你来了。”

薛定点头,站定不语。

在场的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不说枪林弹雨里走过一遭,但生命无常这种事,也总是亲眼目睹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