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易老夫人没告诉你?”
易笛风哼了声:“你祖父、父母皆是知名学者。令堂尚是中央政策组顾问。人人说你出身书香门第。”
李劲笑:“说书香门第是夸张了点,可我祖父、父母亲确是以笔为生。”
“这个李家可是商贾官僚之家,兄弟间怎会无往来的蛛丝马迹?”
李力珍走过来听到就说:“当年迁到本市后,十公与六公他们产生分歧,认为无机会从政,亦不应从政,当时是洋人天下。双方难以迁就,当时几乎不往来。另外,六公他们当时也认为家族过于庞大在异地他乡未免树大招风,分开未必不是好事,从政从商亦不至于牵连到十公。莫说公开场合不交好,就算是私下往来都几乎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小辈逢年过节探望长辈而已。像阿劲,这里都有许多人不认得他。何况出入又有车辆,所以外人不清楚亦不奇怪了。现时双方立场亦有差异。”
李劲的父亲经常会写社论发表于各大媒体,抨击的对象难免包括李力恒等李家人士在内。
易笛风对李劲说:“原来这个李家是敌方呢,莫怪你不提。你与敌人的敌人强强联手,高招啊。”
李劲笑:“你又怎知易老夫人找我不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而与敌人的敌人强强联手?”
这俩人像绕口令般的对话让众人忍俊不禁。
易笛风尚说:“敌人强强联手,看来已是李家心头大患。何况站在主人的地头上。”
李力珍笑:“可不是。我们日夜难安。”
易笛风揶揄他:“你的名字有无什么含义?故意不用家族辈份,又或是用含蓄的劲‘力’来批人?”
李劲说:“算怕你了。我们皆是用力字旁。李勋、李劭。”
易笛风点点头:“怪不得你的名字不似港人。好在你们父辈偷懒,不然起名可头大了,力字旁可不多,到时可是‘气力’不足。”
众人又是忍俊不禁。
初春的阳光暖洋洋,李家请酒店在庭院开设自助餐。
最喜庆的莫过于小孩子,跑出跑入,分贝高亢,精力惊人。他们围在现场烧烤的师傅旁边,看得目不转睛。惊诧于那肉由红变白,然后由白至金黄。
杜枫林在饮料区,问:“易笛风,今天要不要换换口味,喝点红酒?”
易笛风在烧烤区拿了一串鲸鱼串,漫不经心地答:“好啊。”
话音刚落,稍大点的小孩都齐刷刷地看向她。易笛风莫明其妙:“这鱼串不能吃?”
他们摇摇头,有个看起来像是领头人物的小孩,约八九岁,似乎要再次确认:“你是易笛风?”
“如假包换。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