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对于这章阿渊想说的好多,捋一捋竟不知从何说起。有书友说阿渊是陈显亲妈,阿渊想一想还真是,没有亲眼看到兵败如山倒的败局也没有亲自感受屈辱,让他无病无痛地在睡梦中死去,看起来很平静也很简单。其实要筹划一场大战来写出陈显身死,比昨天那一章来得更容易也更安全,可俺还是选择了让陈夫人下手亲自了结素来全心全意信重的丈夫,死得很平静,可在这平静的背后,是人心的较量,阿渊个人觉得这比金戈铁马更让人深省和震撼。
还有就是关于老六上位问题,阿渊其实一开始是不准备让老六上位的,可是行文至此,老六却不得不上位了,要美人不要江山实在有点太矫情和虚伪了吧?这不是俺选择让老六上位的,是书中的人物自己选择的,唉...
☆、第两百八八章 大奠(上)
宫里头要准备大奠的礼数,虽是瞒得死死的,可在六皇子默许之下,仍旧隐隐约约放出了些许风声来,定京城里的勋贵们不敢问,亦不太敢多开腔,生怕触到逆鳞。
就算听见了风声,但宫里头还未传出正式的讣告出来,谁也不敢乱动哪一次王朝更迭不是血流成河?没那金刚钻就甭揽那瓷器活,家里头没那底气就别乱蹦跶。
顺真门的轻骑被行景带领着向外城,轻骑一走,端王夫妇便从凤仪殿搬回了端王府,行昭以为自己个儿会收到很多拜访帖子,哪晓得一回去一张帖子都没有,连欢宜和欣荣的帖子都没接到,行昭搂着阿舒笑,莲玉也跟着笑,“欢宜公主与欣荣长公主是避讳,旁人更是避讳…没亲近过的人家不敢来是怕遭人说闲话,一向亲近的人家不必来,大家伙儿都明白王妃是个怎么样的人,原来烧热灶的害怕来,谁都避之不及,您这处倒成了冷清地方,雨花巷却热闹得很,连带着欣荣长公主与王三奶奶处也热闹得不行。”
也是,旁人不敢来直接寻她,只好曲线救国去寻邢氏或者欢宜,甚至将枝头抛到了行明和欣荣那处去…
而这些平日里素来亲近的人没有一个来给她递过帖子。
行昭仰了仰头,弯头亲了亲阿舒,心里却是大慰。
定京城门一关,端王府不发话休养生息,没有人再敢乱窜。
六皇子趁此机会内请方皇后严肃宫闱,外安天津卫、山东府等距定京城较近之地守卫封锁海岸,调任蒋佥事自平西关内向川贵一带平移,以克制秦伯龄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