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3)

魏氏那娇弱扶柳,说话时哭哭啼啼的模样,便浑身打了个寒颤,不行!绝不可能!

黄夫人亲将行明扶起,软了调:“今日之事是我们家娘子不对。可魏娘子和沛郎何其无辜,便不要攀扯他们了。小娘子清清白白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沛郎还要下场考试,千万禁不起这样的流言啊。”

黄太夫人本就青睐自家侄女,正想说话。却听贺太夫人一笑,一手牵着行昭一手牵着行明,向黄夫人说:“黄小郎与那个小娘子无辜不无辜,我们不知道,也再不关我们贺家的事儿了。我只知道,我们家的姑娘才是真无辜。今儿个是来拜佛的,我们就不怪罪黄娘子出言无状了,也算是功德一件。也请黄家谅解我们行明的护妹心切。”

黄夫人听得心如死灰,太夫人没有说得很明白,明眼人却能瞧清楚黄小郎与魏氏的事儿贺家就不出去说了,连带黄娘子的失态贺家也谅解了,行明的那两巴掌你们黄家也别追究了,亲事是甭想了,别出去瞎说,否则谁也饶不过谁。

再侧身看了眼被黄太夫人捂得紧紧的黄娘子,心头陡升悲凉,难不成这黄家都要毁在她魏氏身上了吗!

太夫人说完话儿,又同眯着眼置身事外的定云师太行礼笑言:“今日劳烦师太护着这两小丫头了。年节时,我们家还要请师太帮着诵经呢。”

定云师太一笑,睁开眼看了眼,那个眼睛睁得大大的,正规规矩矩行礼告辞的小娘子。这贺家四娘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一开始就给贺三娘打人定了性是气急护妹,再仗着年纪小要唤来贺黄二家,再借她之口说出黄娘子恶语,最后扯出黄小郎与魏氏之事压轴,环环相扣,话虽不多,却总能在要紧处形成转折。

定云师太摸了摸行昭的头,笑言:“是,定记得给您备下开过光的经书。四姑娘也要记得每日擦药酒。”

行昭乖巧点点头。

太夫人往后望了眼黄太夫人,看她正捂着黄三娘跟捂了个红珊瑚宝贝似的模样,心头一嗤,妻贤夫祸少,黄家这几个孩子怕都要败在她手头。正回首欲离,余光里却看到大夫人方氏劝慰二夫人的模样,白白圆圆的脸,温温柔柔的眸。又想起了德喜禀报的行昭乔居那日,贺琰并没有去信中候家,而是拐去了一个青巷酒栈里。不禁心下一暗,牵过行昭,沉声道:“走吧,咱们回家去。”

第二十三章 家常

更新时间2013-8-12 18:46:46 字数:2603

从定国寺回来,二夫人就直说心悸脑仁疼,太医来看过后,开了副益气补虚,养脾健胃的药。行明一连几日都守在床边侍疾,偶尔来怀善苑一趟,便偷偷和行昭抱怨:“母亲哪里是病了,分明是觉得脸上过不去,又怕太夫人来说。”

行昭就边做着针线,边捂着嘴笑。自从黄家的事儿了了后,行明就万般放心起来。太夫人发她抄佛经一百遍,以静静心,也欢天喜地的领了罚:“抄佛经一百遍换来打那可恨的黄三娘两巴掌,不算亏!”太夫人知道了,气得反笑,又让她多抄一百遍,怕是能将过年给抄过去。

年节愈近,临安侯府内早早就开始布置了,各家厢房的窗户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大红灯笼高高挂,连游廊里走得急急匆匆的仆从们都换上了或喜上眉梢,或百子延福的绸子衣服。

大夫人忙得团团转,各地的庄子和贺家的通家之好接连送来了年礼,能分摊的都分发到了各房各户去,贵重的不能分的就归到侯府的公中库里。行昭正襟危坐在楠木书桌前,端着紫毫笔,边听大夫人说边记:“河北的庄子上送来了十大筐芸豆,五大袋涿州玉米,还有一尊一丈高的寿星公冀州玉雕。我看芸豆就一房一筐,荣寿堂两筐,黎家半筐信中候家半筐。涿州的米,太夫人一向喜欢吃,荣寿堂三袋,我们大房与二房一个一袋。”

行昭挨个记下,忽而心头一动,说:“不用给皇后娘娘备年礼吗?”

大夫人一笑没说话,倒是领着小丫鬟在炕上剪窗花的黄妈妈笑起来:“送进宫里的年礼,要由侯爷拍板定钉。夫人要想送皇后礼,就私底里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