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霞县主这个习惯只要稍微打听一下,就一定知晓。
当许老夫人王氏、许大夫人徐氏和许二夫人朱氏带同几位后辈到白云寺上香,顺便碰碰运气,看能不能见到辉霞县主,当然是失望而归。
不过,她们意外遇上张家人。
冬至来临前的日子,是到寺庙还愿的好时机,张左相发妻蔡氏带同四女张云芊,和秋天出嫁的叁女陆张氏到白云寺。张云芊明白母亲在意的是辉霞县主,想探探她老人家口风世子的亲事,如果可以当然是说服辉霞县主继续前世子傅显衡的亲事。云芊想到那个玉树临风的公子,那日柔声安抚她不用紧张,她不禁惋惜他的早逝。不过,在她见到傅泽衡后,觉得人家是有当纨绔的条件,而且感觉不像纨绔。
张家跟宁王府不熟悉,对傅显衡和傅泽衡的认知都建在探查的情报和京城的流言上。当云芊得知傅泽衡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就想拒绝亲事了,奈何父亲决定继续。后来那个平妻要求,她觉得实在太侮辱了!她身为张左相的嫡四女,有样貌、有学识、有才华,不要说侯府、伯府和世家大族,连皇子都配得上。若不是张左相怕跟太子起冲突,她能出席赏荷宴的。本以为无法有皇子当夫婿,有宁王世子都不算差。
世事弄人!
现在张左相和张蔡氏悔得肠子都青了吧!
张云芊看着刚成新妇的叁姊陆张氏,她气色不错,举止比出嫁前沉稳,张家的心思,不知陆张氏会懂多少。
云芊曾经羡慕过陆张氏的亲事,叁姊夫陆如春官位不高,但陆家的人已入仕多年,陆如春将来的仕途不会太难走。论身份,比嫁在京郊外的大姐好,但比嫁给太子的二姐差多了。
张云芊建议在白云寺走动一会才回京城,她四顾张望,见到许老夫人一行人。她曾在临安伯府春宴见过许家人,想不到相隔不足一年,许家的小姐和张家的小姐有些已成亲,有些已定亲,有些亲事仍没有着落……
张蔡氏朱唇带笑跟许王氏等人打招呼,张云芊和陆张氏不敢在外失了礼数。身为张左相发妻,张蔡氏当然不相信许王氏等人只是来祈福还愿,恐怕人家跟她一样,是想来赌赌运气,堵住辉霞县主。自秋猎后就传出辉霞县主病危消息,宁王府因有白事,谢绝所有访客,张家多次发帖不果。她想不到四丫头竟派人监视宁王府一举一动,亦大胆到自制机会,甚至回来说傅泽衡不像纨绔子弟。
呵!披上「世子」身份后,傅泽衡即变回人样,看来他的城府很深。
张蔡氏看向站在许朱氏身后的许咏娴和许徐氏身后的许芷珊,她知道这是要给辉霞县主过目的妾室人选。看来是想将许大小姐和庶妹那门「同一天娶妻纳妾」的亲事在宁王府再做一次。
张蔡氏对这个做法非常不屑。
116冬去春来
当张蔡氏告诉张云芊有关许王氏的打算时,她很庆幸辉霞县主不在白云寺。
陆张氏替妹妹抱打不平:「许家的人真是可恶,但宁王府的人就不表态吗?」总之这两家人都是居心险恶!
张蔡氏轻斥叁女儿,「已经嫁人了,个性仍是如此毛躁。正松为人宽容,但陆夫人很注重规矩。」
陆张氏嘟嚷,「婆母每日要立规矩,但夫君有时会劝阻一二,可能夫君就是喜欢我这样子。」俗语说,咸鱼青菜各有所好。
张云芊听到叁姊夫的举动,觉得人家是看在父亲的面子上,才和颜悦色,否则以叁姊直肠子的性格,早有一天会惹怒叁姊夫。她想归想,不会在母亲和叁姊面前议论姊夫,毕竟是有违闺训。
「叁姊,之前听你说过,叁姊夫曾去过傅倩姑娘办的诗会,他们应该很熟?」
既然辉霞县主和傅泽衡都不进油盐,或许可以从傅倩身上下手。
陆张氏想了想,「夫君说他跟另一位公子是至交,因对方去诗会才跟去玩。」
傅倩是一位仍没出阁的千金,正在议亲,若她的行为牵扯到男子身上,恐怕影响到闺誉。陆如春提醒过她勿对张家人说,但她不想瞒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