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不是承天府的人,而是大理寺的官差。一行人提水灭火忙活了半天,但里头的东西皆被烧毁,书铺中的管事与伙计们也都不知所踪。”
为何会是大理寺出动呢?林蕴霏蹙起秀眉,陷入沉思。
大理寺目前在追查的仅有一件事,那便是科场舞弊案……所以说这间书铺与科场舞弊案有关?
思及此处,脑中突然开阔。
若她未有猜错的话,上次程徊、刘余磬与赵越楼同时出现在书铺内恐怕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那么这两日内的所有事情便都能说通了。
书铺内所谓求购古籍的话术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交易的物件是此次科考的试题,程徊与刘余磬之流那日去的库房应是存放试题的地方。
这家书铺的管事看似是凌掌柜,背后隐藏的人物实为林彦。
或许林彦一开始在太学旁设立这家书铺就是为了今时埋下伏线。
通过书铺高价售卖科考试题,他于此事中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获得真金白银,又手握士子舞弊的把柄让他们不得不归入他的阵营。
可惜赵泽源不知为何知晓了林彦的计划,以池辙形迹败露为开端,然后一面煽动众多寒门士子在宫门前抗议,一面在大理寺中动了手脚,使得池辙招供出书铺的存在,让文惠帝察觉此事背后的水深,不得已下令彻查。
而林彦在清楚事情将牵扯到他身上后,当机立断舍弃废子,借用郑慎等人在大理寺内的权力伪造池辙因施刑过失死去的假象,让池辙再无开口的机会。
哪怕文惠帝追究下来,也至多治郑慎一个看管犯人不力的罪,此罪招不来重罚。甚至说不准还能祸水东引,趁此时机拔除赵泽源在大理寺安插的暗桩。
让书铺走水亦是相同的道理。
林彦不欲将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他只信任死无对证。
一场意外的大火将人证物证烧尽,晚来一步搜查的大理寺又有郑慎在其中引领风向,此事自然而然地被断定为一起翰林院士与外头书铺联合赚取利益、诱使欲登捷径的士子们舞弊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