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2 / 3)

王妃见到北晏郡主不由欢喜,抬手招她:“珠君来了?快来嫂子身边。”

杨郡王妃与宗室郡王渭靖王周启弘成亲十五载,亲自育有三女,庶子庶女另有六人,无奈孩子早夭者多,郡王爷前年又英年早逝,如今膝下只留有嫡女一人庶女二人,眼看宗族逼她过继分枝之子继承家业在际,她就过来朝王婶讨主意来了。

见到日后要承晏地的北晏郡主,她自是欣喜。

“渭靖王嫂嫂金安,定沙王嫂嫂,吴王嫂嫂,北晏请嫂嫂们安……”北晏双手捧起裙子一角行礼问安,扬起头一脸灿烂的笑,“母妃叫我过来招待列位王嫂,北晏这无甚好玩的,正好趁母妃不在,诸位嫂嫂可要与北晏去母妃的花果园里偷个香?家中李树恰好长熟了。”

第243章 番外 历程四

新皇即位后,成立了十六阁老议会制,从诸大臣、大儒、诸侯中挑出了政绩斐然、学识渊博之人入阁定政,凡天下大小事,十六阁老只要定批人数过十二者,君主不得有异议。

新皇上位就颁布此令,让权于臣,引起了轩然大波,其震荡比前帝让位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因挑选出来的十六阁老个个背后皆势力不凡,他们一拢合起来,朝廷迅速稳定了下来,前帝让位风波以肉眼可见之势日渐平息,且在朝廷一波接一波的起伏当中变得不再惹人注目。

新皇上位,其亲父德王无所加封,被纳入十六阁老为议政王,也无揽权之势,反倒常因跟皇帝陛下意见相左频频争吵,起初议政团阁老以为是这父子俩之间的惺惺作态,先前还作壁上观,隔崖观火不插手,后因两人吵得过于情真意切,他们也被余火波及,不得不磨拳擦掌为自保奋战,多多参与了几次,品出了这父子俩吵架当中的真切来,这才放心入战场。

德王自持甚高,但他乃性情中人,仗着身份连皇帝都敢骂,但却不会做那仗势欺人之事,庙堂之上与人吵得再凶,事后也不会放在心上,还会嘻皮笑脸与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说来,其人稳重尚不及新帝一半。

他是嬉笑怒骂自然于心,诸臣好笑好气之余,拿他也没什么办法,更因敬重德王时常避嫌放权,以身作则为天下先,就是同为内阁成员的御史大夫楚构被他指着鼻子当着阁老团骂了一顿气不过,一退下后也唉声叹气摸摸鼻子认了,万万没有与德王计较的心。

先前问政殿中,德王指着皇帝道要叫王妃来收拾不孝子,不孝子皇帝面色不改,不慌不忙确认过明日大朝要定议之事,就让他们先出来,没想德王更气得狠了,拉着福王叫上这任的宗族族长仁王要去祖庙,要把皇帝从他名下剔出去……

这次,皇帝真真是怒了,叫了身边人去德王府叫宋王妃来,宗族在场的三位王侯忙冲上去劝架,符相等人忙趁乱退了出来。

那真是一片乱,也不知宋王妃来了又如何,出了问政殿,步至前门天下宫时,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双双左右围着符相,侍郎探头朝丞大人拱手请教:“敢问相爷,这次皇爷所怒为何?”

兵部侍郎以莽夫自居,借莽夫之皮经常不耻下问,脸皮之厚肚心之黑,堪当十六阁老前三位,宽厚仁德的符相就是他常请教之人。

兵部侍郎乃新帝一手提拔之人,他背后虽有其家族和外祖家族两门将门作为靠山,但年过三旬被提为手掌实权,入政为阁的兵部侍郎,可谓是一飞冲天,饶是作为宋王妃之兄的户部侍郎宋鸿湛,为之也要逊色一二。

符相就是之前还不明白新帝为何要提拔此人,共事两年下来,也足够充分理解新帝选拔人才的眼光了。

这年轻侍郎为武将出身,三年前最高的官位不过是位于三品的骠骑将军,他十四岁就身在西边沙场镇守边界,其中十年没有回过都城,说来没有在官场浸*淫的时间,但一身老辣油滑、装憨卖傻、翻脸比翻书快的功力毫不逊色官场为官多年的老油子,在内阁当中上窜下跳,不到半年就如鱼得水,猛龙入江,轻松快意得很。

后生可畏,真易让人心生警惕,但符相为相多年,爱才之情不比忠君之情心逊,倒也容得下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