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2 / 3)

饮冰 白清嘉徐冰砚 3110 字 6天前

煞白了,心中也是又疼又急,刚要答一句“在路上了”应付一下场面,一转头却见将军急匆匆地推门进了套间的门,于是话赶紧一转,大声告诉白清嘉:“回了回了将军回了”

就这答话的功夫徐冰砚已经赶到女人身边了,她正疼得昏天黑地、眼前都冒出了一片金星,下一刻人却忽而被搂进一个熟悉的怀抱,他的气息特别不稳,罕见的慌乱。

“清嘉……”他正低头牵起她的手亲吻,“我就在这,我就在这……”

其实他又不是医生,这时候来或不来又有什么分别?她也知道的,可听到他的声音她就是会觉得安心;她快没力气了,骇人的疼痛一刻不停地蔓延泛滥,让她都没法紧紧抓住他的手,只能断断续续地要求:“你抓着我……别走……”

他当然不会走,就算在场的医生反复建议他离开产房他也没点头,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在她身边陪到晚上九点,终于一声婴儿的啼哭在房间里响起,被折腾得憔悴疲惫的女人几乎就要晕在他怀里。

他紧紧地抱着她、亲吻她的额头,一贯坚强冷肃的男人竟在那一刻红了眼眶;医生抱着他们的孩子走近,十分欣喜地向他们道贺:“恭喜将军恭喜太太,是一位小千金!”

那时白清嘉都快要睁不开眼睛了,却还是费力地强撑着想要看看她的孩子,他连忙替她抱过来,小小的女孩儿看上去是那么脆弱,他简直无处下手、生怕一个不注意就会弄坏了她;他的太太则虚弱地躺在床上看着他笑,也许在那一刻也感到了所谓幸福的降临。

他一边僵硬无措地抱着他们的孩子,一边又小心翼翼地扶着妻子让她靠坐在自己身上,两个全世界对他最重要的人此刻都在他怀里,自亲人离世后从没有哪一刻让他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富有和幸运。

或许终究是……

……不枉此生。

等白家人紧赶慢赶地乘着轮船从大洋彼岸回到沪上,家里新添的那位小公主已经快要过满月了。

徐冰砚亲自去码头接了人,一到家贺敏之便急匆匆奔到了女儿的房间她还在坐月子,但精神已经养得很好,正跟她可爱的女儿一起在床上玩儿,小家伙还不到一个月大她便执拗地教人家叫“妈妈”,结果自然是只能得到“咕咕咕”的回应。

她却乐此不疲,还要跟身边的秀知炫耀自家女儿的可爱,一扭头才发现母亲回来了,母女两个都是有悲有喜,贺敏之那么容易哭的人、果然又掉下眼泪来了。

白清嘉感慨万千,也是一边帮母亲拭泪一边劝慰,还没来得及问家人这半多年在美国过得如何便瞧见母亲把女儿从自己怀里夺了过去,隔辈亲真是万古不改的真理,这才头回见贺敏之便被怀里的小人儿软了一颗心,熟练地又是抱又是亲,还哄得孩子咯咯笑呢。

“她可真像你小时候,”贺敏之一边仔细端详孩子的小脸儿一边感慨,时不时又有一些新的发现,“不过鼻子好像更随她父亲啊,还有这个小嘴好像也……”

白清嘉笑得都眯起了眼,跟母亲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过了好一阵贺敏之才想起来要问:“名字呢?名字取了么?”

“取了……”

白清嘉轻轻摸摸孩子肉肉的小手,眼中的温柔多得像是要溢出来。

“……叫霁时。”

云开雨霁,值此善时。

愿所有苦痛都终结在你尚未遇见的过去,此后一生顺遂,不见风雨。

175. 恩师 “鸣岐”

两人各执一词, 乍一听果然都很有道理。

程先生该是革命党中最忠诚的温和派、笃信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而李锐的思想就比较驳杂,对新鲜的东西总是乐意了解尝试, 两人的出发点虽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 可在具体的路径上却似乎大不相同。

白清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分歧、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信的是什么, 于是最终只好搁置争议;且她想了想, 忽然又发现自己竟连徐冰砚笃信哪种主义都不晓得,一时心中也是深感惭愧, 遂打定主意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