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浔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心里却异常平静。

他摸出揣在口袋里的那张支教报名表,终于知道自己该去哪里。

第十二章

林浔攥着那张薄薄的报名表,来到支教报名处。

接待他的同志翻了翻登记册,听到他的话,有些诧异地抬起头。

“夏同志?她不是上个月已经出发了吗?”

“她好像是去了西藏那边的支教点,至于具体是怎么分配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西藏。

林浔默念着这两个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

他没再多问,转身回家属大院简单收拾好行李,便径直去了长途汽车站。

去西藏的路比想象中难走得多,林浔开始日夜不停的赶路。

困了便靠在车窗上小睡一会儿,饿了便吃一些行李里已经发潮的饼干。

约莫过了七天,她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他在县城的支教点打听了半天,才确认夏琤琤被分到了昌都。

那是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标记的山村,就连基础的道路都没打通。

“去昌都啊?”

联络点的小同志上下打量着他,眼里带着惊讶。

“那地方可偏得很,没通车,只能走路去。”

“走路要多久?”

林浔连忙问道,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

“快的话三天,慢的话……四天也说不准。”

小同志掰着手指头算。

“全是山路,又陡又滑,下雨天更难走,辛苦得很。”

林浔放下行李,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汗,语气坚定:“没事,我现在就走。”

他只想快点见到夏琤琤,把所有事情说清楚,把她带回来。

小同志见他态度坚决,忍不住多问了一句:“同志,您跟夏同志是……”

林浔愣了愣,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和她之间,如今算什么呢?

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她是我的爱人。”

“哇,那你们感情真好!”

小同志眼睛一亮,满脸羡慕。

“夏老师来的时候也没说有对象,原来是藏着这么好的人呢!”

周围的同志也跟着打趣,说等他把人接回来,一定要请大家吃喜糖。

林浔苦涩地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只有他自己知道,夏琤琤心里,或许早就没有他的位置了。

休整了一夜,天刚蒙蒙亮,林浔就背着行李上了路。

山路比想象中更难走,荆棘划破了裤腿,碎石硌得脚底生疼,可他脚步没停。

脑子里反复闪过夏琤琤的脸,她笑起来时眼里的光,被他误解时泛红的眼眶,还有最后转身离开时决绝的背影。

三天三夜,他几乎没怎么合眼,全靠一股劲儿撑着。

终于,在第四天清晨,他看到了山坳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村口有个扛着锄头的老汉,林浔快步迎上去,声音因为缺水而沙哑。

“大爷,请问夏琤琤是在这里吗?”

老汉警惕地打量着他,眉头皱得很紧。

这里的人并不多,来了生面孔总会多几分防备。

林浔赶紧补充道:“我是她爱人,特意趁着休假来看看她。”

老汉眼中的警惕瞬间消失,连忙放下锄头,热情地带着他就往村里引。

“你是小夏老师的对象啊!快跟我来,她在祠堂那边给娃们上课呢!”

去祠堂的路上,老汉仍一个劲儿地夸。

“小夏老师可是个好姑娘啊!不嫌我们这儿穷,来了就没说过苦。”

“就是她的耳朵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