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又过了一会儿,燕老爷慢慢坐起身,正色道:“夫人心里有个准备,过了年,怕是要迁到京中去。”

燕夫人顿了顿,但很快反应过来:“上面旨意下来了?”

燕老爷摇头:“暂时还没有。但我此次入京述职,上面是露了这个意思的。快的话估计明年开春,也总迟不过明年秋天去。”

燕夫人点点头,她出身将门非是不问外事的小姐,因此虽然刚刚有些迟钝,但思路很快就跟了上来。况且,在她心里,实际是隐隐有这个模糊准备的。一个正四品的都御使,又是实差,入京也是早晚的事。

眼下燕老爷如此跟她说自是有些许顾虑的。

凡事有利有弊:这个事情要说好那自是见好事,官居要职,入得京师,怎么说也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况且一招有幸还可能成为天子近臣。

可要说不好,那也却有着大大的敝处。

燕家在通州可以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我的地盘我做主。

天高皇帝远的,虽说燕家并非什么贪官污吏、地主恶霸,但总是自己的地盘好办事。可入了京,京中水深非常。燕家以前在通州可以横着走,那到京城却就的夹着尾巴小心翼翼的跟在人后。

现代中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到魔都不知道你钱少,不到帝都不知道你官小。京中关系错综复杂,外官很难打入其中。

燕夫人下地给燕老爷到了杯茶,先捡最关心的问:“那几个儿子倒要怎样安排?”

燕老爷啖了口茶道:“孩子也要跟着走,他们如今各有不同职位,到了京中一家人耳目也灵便些。老大和老三的都是闲职,倒是好办,跟着进京就是,我已托了朋友给他俩觅下国子监助教和太常寺主簿的职位。虽不是什么要职,却也非他们如今的闲职可比。至于希儿和瑾儿,却要留一个在通州。”

燕老爷说罢看了燕夫人一眼,续道:“我这次去京中,见了京营的袁大人。他对老六老七俱有耳闻,也有爱才之意,调一个过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燕夫人心里一动,略一计较后开口:“通州有老爷的旧僚朋友,我燕家这些年的关系也尽在于此,确实要留个稳妥的人在。希儿与瑾儿又都在军中任职,留下来不失为一份保障,再好不过。老爷心里倒是如何计较的?”

在燕夫人心里,她既希望儿子能跟在自己身边入京,却又不想他在通州军营里多年的关系有所搁浅。两相之下自己也拿不定主意,索性直接问燕老爷想法。

燕老爷也知她心中所想,对他来说两个儿子都是自己的,虽地位上有嫡庶之分,但在感情上还是差不多的。

他叹了口气:“此事也不是我们能做主的,还要看袁大人如何抉择。我今日将此事说于你,便是要你心中有个数。”

燕夫人心下也明白,便不在此事上多做纠缠,转移话题道:“儿子们是要闯一闯的,倒不妨事。眼下这几个丫头却眼见大了,过了年,敏儿和婧儿都要及竿了。四丫头....”。

燕夫人说到这里适时停住,对于燕盈这个敏感话题燕老爷也有些头疼。不过今天却主动道:“盈丫头过了年也十九了吧?”

燕夫人点头,她自己对这个女儿也是又忌讳又心疼。十九岁,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女了,何况还是个有着克夫名声的剩女,这让燕夫人觉得她这个女儿的命运将十分坎坷。

燕老爷想了想道:“我这次到泯州是倒是觉得泯州知州穆青的长子还不错。只是他亦是清苦举人出身家境略略差些了些。他听我提及倒是极乐意的。想是两地相隔甚远,并不知盈儿...。我只与他说夫人心疼女儿,不舍得嫁的太早,一来二去反给耽误到现在。”

燕夫人思度一晌:“知州,从五品。盈儿这可是下嫁了呀。况且泯州也远了些,以后想见一面怕是都难。”

燕老爷叹口气:“这些我何尝不知,可四丫头的状况…也是没奈何的事。”

燕夫人又蹙眉想了一会儿:“家境虽贫寒些也罢了,好在盈儿的性子不是个矫情的,我倒不担心这